五一假期,正是踏青游玩的好季節。求醫小編要提醒大家,游玩也不要忘了健康,旅游應謹防傳染病。建議先了解目的地的疾病流行情況,并做好預防接種。旅行期間也要做好相應的防護。
出國游一定做好預防蚊蟲準備
外出旅游,尤其是出國旅游,即便是短期的旅程,也有感染傳染病的危險。五一假期期間處于春末夏初的階段,此時國內暫時沒有太大的傳染病疫情,但如果是到境外的人群就需要注意了,由于5月-10月是登革熱流行的時期,因此去新加坡、泰國、柬埔寨、老撾 等東南亞國家旅行的人群要做好全面防蚊的工作。
近幾年國內的登革熱的小型局部流行大都是輸入性引起的。同時,蚊子叮咬也可能會傳染瘧疾等傳染病,因此去非洲和東南亞旅游一定要重視和預防蚊子和其他昆蟲的叮咬。
飲食安全尤為重要
各種流行性傳染病有相當一部人是通過接觸和食物傳染的。尤其是霍亂等通過飲食傳播的傳染病。
“在國內傳染病防治法規定霍亂屬于強制管理的甲類傳染病,發生率極低,亦基本為輸入性。”葉曉光表示,在東南亞由于氣候環境、衛生條件和飲食習慣等,造成霍亂的流行率較高,而且飲食傳播的傳染病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在外旅游飲食時如果食物和水的處理和消毒都不過關,就很有可能“中招”。
在傳染病較易流行的地區要注意清潔衛生,一定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建議在衛生條件比較保障的飯店吃飯,盡量避免進食街邊小販的不潔小吃,尤其不要貪圖新鮮和追求風味,去嘗試那些半生不熟的食物。
去某些地方不妨先接種疫苗
外出旅行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國家要求必須接種疫苗,如果忽視了相關接種疫苗的要求,就可能導致無法入境。大部分人出國旅行都是跟團的,在陌生的地域盡量抱團觀光而避免“單獨行動”。
例如越來越多人喜愛去中東地區旅行,但近段時間沙特阿拉伯、埃及等中東地區出現了“中東呼吸綜合征”的病例,是 死亡率較高的疾病,目前傳染途徑還不是很清楚。
如果到中東旅行,應減少避免與動物發生密切接觸,在觸摸動物后要立即洗手等。至于戴口罩等預防措施,一方面傳染途徑尚未完全清晰,另一方面普通民眾能購買到的口罩很難起積極的防護作用,除非是N95、N97等醫用口罩。
由于“中東呼吸綜合征”流行率尚不算高,也無需過于擔心。最好的做法就是跟著大隊走,“去該去的地方”,相對來說要比較安全。
提醒
歸國后,身體不舒服要盡快就醫
外出旅游后如果發現身體有異常癥狀,則應該盡早就醫。尤其是旅途中或者回國后出現發熱、腹瀉、嘔吐、皮疹、甚至是出血點、出血斑等狀況一定要及時就醫, 越快越好,并且向醫生說清楚自己去過什么地方、吃過什么食物等。
由于傳染病具有一定的潛伏期,不同疾病和不同人的體質其潛伏時間也各有不同。因此,旅游歸 來一個月內如出現身體不適也應引起重視,如腹瀉、發熱等別當做一般疾病來處理,應盡早就醫甚至做體檢檢查。
霍亂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由不潔的海鮮食品引起,進食或飲用受霍亂菌污染的食物或食水都有可能受到傳染,出現無痛性水樣腹瀉、嘔吐等癥狀,能在數小時內造成腹瀉脫水甚至死亡。
是我國法定管理的甲類傳染病。目前在東南亞和非洲一些國家比較多見。臨床特征為劇烈腹瀉、嘔吐、大量米泔樣排泄物。
預防
食用徹底煮熟食物,霍亂病菌在100℃時,3分鐘便死亡。最好飲用瓶裝水,建議前往霍亂高發地區先接種疫苗預防。
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經埃及伊蚊或白蚊伊蚊傳播的一組急性傳染病,起病突然,體溫會升高到39℃以上,會出現畏寒、高燒、肌肉酸痛、骨關節劇烈酸痛、惡心、嘔吐等癥狀,甚至可導致死亡。
潛伏期是2~15日左右。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的國家是登革熱高發地區。
預防
最佳的預防方法就是避免蚊子叮咬。盡量選擇有空調和蚊帳的地方住宿,外出時記得在皮膚上涂上驅蚊油,建議穿淺色長袖衫以及長褲預防蚊子叮咬。
瘧疾
瘧疾是經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潛伏期一般在10-20日左右。發病前往往有疲乏、不適、厭食等癥狀。
而發病時會經歷發冷期、發熱期、出汗期和間歇期四個階段。東南亞、非洲、南美洲國家是其流行地區。
預防
建議攜帶青蒿素類抗瘧藥品,同時做好防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