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結核是結核桿菌侵入腸道引起的慢性特異性感染,多繼發于腸外結核,特別是開放性肺結核,且好發于回盲部。
其臨床表現以腹痛,大便習慣改變,腹部包塊及發熱、盜汗、消瘦等結核毒性反應,但缺乏特異的癥狀和體征。 本病患者大多為青壯年,其治療以抗結核藥為主,通過合理、充分用藥,本病一般可獲痊愈。
腸結核多繼發于肺結核。因此,有效地隔離,治療肺結核病人,并教育患者不要吞咽自己的痰液,對預防腸結核有重要意義。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腸結核乃至肺結核的發病率必將進一步下降。
腸結核多見于10~29歲的青少年(60%),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常有體弱、消瘦、貧血、食欲下降、不規則發熱和盜汗等全身癥狀。但增殖型腸結核,全身癥狀較輕。
(一)潰瘍型
潰瘍型腸結核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腸炎癥狀。患者多有慢性右下腹痛及臍周痛,有時疼痛可波及全腹。
腹痛為隱痛或痙攣性疼痛,餐后加重,排便后減輕。除腹痛外,常有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腹瀉多為水瀉或稀便。病變累及結腸時,可有粘液和膿血便及里急后重感。尚有低熱、盜汗、消瘦、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
體驗時右下腹有壓痛,腸鳴音活躍,伴有腸腔狹窄時可見腸型。急性穿孔時,可出現劇烈腹痛和彌漫性腹膜炎體征。
(二)增殖型
增殖型病變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慢性不完全性低位腸梗阻癥狀。隨著腸腔的縮小,梗阻趨向完全,此時有典型的腸梗阻癥狀。
患者有腹脹、陣發性腹痛,停止排便排氣,時有嘔吐。體檢時可見腹部脹氣和腸型、腸鳴音亢進。有時也可捫及腹部腫塊,腫塊多位于右下腹、質地較硬,不易推動,較難與癌性腫塊相鑒別。
腸結核該如何有效預防就為您介紹這么多,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