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結核為消化系統結核中最常見的疾病,絕大多數繼發于腸外結核病,特別是空洞型肺結核,據統計,25%~50%的肺結核病人可并發腸結核。
腸結核的來源主要是食入性的,由于咽下含結核桿菌的痰液而引起,偶爾可以來自被結核桿菌污染的食物,亦可來源于血源性或腹腔,盆腔其他臟器結核的直接蔓延。
對腸結核的預防,應著重在腸外結核的早期診斷與積極治療。廣泛進行有關結核病的衛生宣教,教育肺結核或喉結核患者不要吞咽唾液,并保持大便通暢。
日常生活應注意飲食衛生,在公共場所進餐時提倡用一次性碗筷進餐,牛奶應經過滅菌消毒。腸結核的治療目的是消除癥狀,改善全身情況,促使病灶愈合及防止腸梗阻、腸穿孔等并發癥。
此外,加強衛生管理,禁止隨地吐痰,講究飲食衛生,提高全民抗癆意識對其預防有一定意義。
隨著抗結核藥物的普及和發展,在加強支持療法的基礎上,腸結核經充分治療一般可痊愈。
除了早期用藥外,合理選用抗結核藥物,保證劑量充足、規律、全程用藥,是決定預后的關鍵因素,加強支持治療,提供幽靜休息環境,清新,易消化吸收、營養豐富、維生素、微量元素,無污染的食物,對腸結核的康復是必不可少的。
做好預防工作是防治結核病的根本辦法。著重對腸外結核的發現,特別是肺結核的早期診斷與積極的抗結核治療,盡快使痰菌轉陰,以免吞入含菌的痰而造成腸感染。
必須強調有關結核病的衛生宣傳教育。
要教育患者不要吞咽痰液,應保持排便通暢。要加強衛生監督,在公共場所進餐時提倡用一次性碗筷進餐,牛奶應經過滅菌消毒。
接種卡介苗可增強人體對結核菌的抵抗力,有利于預防結核病的發生。
溫馨提示
腸結核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并且適當補充維生素和鈣劑。
積極改善營養,加強患者抵抗力,是治療腸結核的基礎。
消瘦、顯著營養不良和胃腸道癥狀妨礙進食者,宜予以完全腸外營養療法補充營養。
對有失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失調者,應靜脈輸注葡萄糖、生理鹽水等晶體溶液加以糾正。
對不完全性腸梗阻者須進行胃腸減壓和靜脈補充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