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體功能障礙發病機制
1、由于促卵泡生長激素和促黃體生長激素分泌失調使卵泡發育不良和黃體形成缺陷,從而使排卵后黃體分泌孕酮不足,其原因可涉及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各個環節,以及影響該軸功能的諸多原因。
2、黃體期子宮內膜分泌延遲改變或分泌期不完全,子宮內膜的孕激素受體不足導致子宮內膜對孕激素的效應差。
3、高泌乳素血癥,甲狀腺功能低下等與黃體功能不全一般也是同時出現。
4、子宮內膜異位癥、流產后子宮內膜釋放前列腺素增多也可影響黃體功能障礙。
5、醫源性因素:不合理服用氯米芬“克羅米芬”誘發排卵和孕酮類藥物有溶黃體的作用,可導致黃體功能不全;排卵后使用乙芪酚和羥甲烯龍會使黃體縮短,血孕酮下降也可以出現黃體功能不全。
黃體功能障礙有時亦可存在正常排卵或無排卵性周期交替出現的情況,此時可表現為月經周期不規則或月經量過多之癥狀。但精確診斷黃體功能障礙迄今還存在一定的困難,目前可借助于以下診斷:測定基礎體溫提示黃體功能障礙,經前診刮,血內分泌素測定,陰道脫落細胞涂片等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