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細胞瘤可由表皮黑色素細胞,痣細胞或真皮成黑色素細胞組成。腫瘤起源于外胚葉的神經嵴,黑色素細胞位于表皮層與基底細胞間排列,細胞產生色素后,通過樹狀突將黑色素顆粒輸送到基底細胞和毛發內。大多數惡性黑色素瘤的發生,是由于黑色素痣受到反復的摩擦、抓起和損傷而引起惡變,不適當的挖除和藥物腐蝕等,可使良性黑色素痣轉化成惡性黑色素瘤。孕期或生育年齡的婦女會使惡性黑色素瘤發展迅速,提示本病與內分泌有關。從年齡上看,多發生在中老年人,很少數發生在青春期前。
1.痣細胞痣惡變
現在認為皮膚黑色素瘤雖與痣細胞痣有關,但非完全如此。黑色素瘤細胞來源于皮內型真皮內痣細胞而非所謂交界型痣細胞。掌、跖部黑色素瘤大多與痣細胞痣無關。因此,有人認為黑色素瘤不完全與痣細胞痣有關。
但任何痣包括色素性皮損,當突然發生增長加速,色素增深或變淺,周圍出現不規則的色素暈,或色素脫失暈,發癢、刺痛、表面出現鱗屑、分泌、結痂、破潰、出血、脫毛,近旁出現衛星結節,或出現不明原因的區域淋巴結增大時,都應考慮是開始惡變的指征,需要嚴加注意。
2.紫外線輻射
反復照射290~320nm波長的紫外線不僅可導致黑素細胞數量的增加,且可引起其質的變化。黑色素瘤的發病率與陽光特別是紫外線的照射有關。有人認為惡性雀斑樣痣型黑色素瘤與陽光的直接照射有關,非曝光部位的結節型黑色素瘤則可能因日光作用,曝光區皮膚釋放一種物質進入血中(日光循環因子),作用于非曝光部位皮膚的黑色素細胞所致。
3.種族
白種人比有色人種的黑色素瘤發病率高。美國白種人的發病率每年可高達42/10萬,而黑種人每年僅為0。8/10萬。
4.遺傳
患者家族成員中易患該病。Anderson(1971)報道22個家族中有74例患者。也有報道同卵雙生患者。家族性患者的發病年齡較一般早10年左右。某些遺傳性皮膚病如著色性干皮病患者50%可發生該病。
5.外傷與刺激
該病常發生于頭皮、手掌、足底等經常遭受摩擦部位,不少年輕女性患者常有多年前“點痣”史。有人統計10%~60%患者有外傷史,包括壓傷、刺傷、鈍器傷、拔甲、燒傷或X線照射等。
6.病毒感染
有人在田鼠和人的黑色素瘤細胞中發現病毒樣顆粒。
7.免疫反應
該病多見于老年人,隨年齡增長而發病率增加。另外,可有自行消退現象,說明該病的發生與患者機體免疫反應有一定關系。
中醫認為
惡性黑色素瘤發生由于風邪搏于血氣,變化所生;或脈絡之血,滯于衛分,陽氣束結而成;腎中濁氣混于陽,陽氣收束所致,和血凝氣滯等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