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紅斑狼瘡如果及時的治療,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但由于其復發性較高,需要我們在病情控制后合理的預防。然而了解其癥狀是必然的,這也是幫助我們預防疾病的侵襲。
一、遺傳因素
5%的病人有家族發病史。患者親屬中如同卵孿生DR2、DR3姐妹、母女等患本病的機會更多。晚近免疫遺傳學研究證明,大多數病人與DR2或DR3相關。當C4a缺乏時SLE患病率增高。T細胞受體同SLE的易感性亦有關聯。TNF-α低水平可能是狼瘡性腎炎的遺傳基礎。
二、環境因素
1、病毒感染:許多事實提示本病可能與慢病毒(C型RNA病毒)感染有關。NZB/NEW F1小鼠組織中分離出C型RNA病毒,并在腎小球沉積物中查到抗C型病毒抗體。在人類發病中尚未證實與任何病原體有直接關系。病原體可能只是一種多克隆B細胞刺激因素而促發了本病。
2、日光及紫外線:25%~35%的SLE病人對日光過敏。大多學者認為本病與日光中的紫外線有關。紫外線的照射使皮膚的DNA轉化為胸腺嘧啶二聚體提高了免疫原性,并使角質細胞產生白介素1,增強了免疫反應。
3、性激素:本病發病女性遠較男性為高,但在兒童和老年人此種差別并不明顯,提示生育期體內雌性激素水平對SLE的發病起重要作用。妊娠時SLE病情的變化亦與性激素水平有關。妊娠初3個月病情加重,與孕婦血中雌激素水平增高有關。此后由于孕酮水平迅速增高,孕酮與雌二醇的比值相應增高,從而使病情相對穩定,產后孕激素水平降低,病情可能再度加重。晚近發現,SLE患者血清中泌乳素值升高,導致性激素的繼發性變化,其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三、免疫反應異常
一個具有 LE 遺傳素質的人,在上述各種誘因的作用下,使抗體的免疫穩定機能紊亂,表現為B淋巴細胞高度活化而產生多種針對自身組織,包括細胞核及各種核成分、細胞膜、細胞質、各種組織成分的自身抗體,其中尤以抗核抗體為重要。引起B細胞功能亢進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①抑制性 T細胞喪失,不僅在數量上,且其功能亦降低,使其不能有效地調節B細胞,從而使大量自身抗體形成而致病。②有人認為是由于輔助性T細胞功能過強,引起免疫調節障礙,產生大量自身抗體。③亦有人提出可能是單核細胞或巨噬細胞的活力過度,通過產生某種因子,刺激輔助性T細胞,或直接刺激B細胞,引起自身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