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苔蘚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口腔黏膜疾病之一,大多數朋友對它都不了解,它常發生于口腔、頰部、舌唇產、陰部、尿道口等皮膚粘膜處。下面為大家詳解扁平苔蘚的分類表現。
扁平苔蘚的分類表現
1、頰扁平苔蘚
頰為口腔扁平苔蘚最常見的發病部位,頰部病損以磨牙前庭溝為好發區域,可沿前庭溝向前蔓延至口角,向后波及磨牙后墊翼下頜韌帶區域,甚至波及整個頰部粘膜。病損形態多樣,以網狀灰白條紋最多見,也可有樹枝狀、線條狀、環狀、丘疹、斑塊、結節等不同類型損害。在頰咬合線區常表現為索條狀、斑點、線狀或網狀損害。頰部斑點損害應與皮脂腺移位區分,頰部損害多為雙側對稱發生,單側發生損害較少。
2、舌扁平苔蘚
一般認為發生率僅次于頰部,損害多樣,一般較限局,界限清楚。舌腹部病損多呈網狀、樹枝狀,或呈線條紋,單側或左右對稱發生。發生于舌尖及口底部的扁平苔蘚較少見,可侵犯舌系帶,并向前發展至下頜骨舌側部分。舌背扁平苔蘚如角化增殖明顯,有時不易與白斑區別。舌側緣舌腹部扁平苔蘚病損如長期充血紅斑,有斑點狀增生突起、糜爛潰瘍者,應注意觀察或及時進行活體組織檢查。
3、唇扁平苔蘚
唇紅部損害多見呈網狀或環狀、線條紋狀,可以伸向口角。伴有枇糠狀鱗屑,白紋多模糊不清,舐濕或用水涂擦則透明度增加,線紋清晰度增高。因唇紅粘膜乳頭層接近上皮表淺部分,所以固有層炎癥水腫時,可發生水皰而導致糜爛滲出形成結痂。唇部陳舊性損害,沿皮膚側邊緣處,可出現帶狀色素沉著斑。(推薦閱讀:扁平苔蘚的治療方法)
4、齦扁平苔蘚
齦部扁平苔蘚發病較頰、唇、舌部位為少。在附著齦可見灰白色斑紋,因上皮萎縮而可見充血紅斑水腫,甚至上皮剝脫發生糜爛,很易與剝脫性齦炎混淆。可有灼熱敏感癥狀。如合并頰部或其他部位扁平苔蘚時,則比較易于診斷。如只單獨有牙齦損害,則應仔細觀察,有無細微灰白網紋。必要時則需借助病理組織檢查,以明確診斷。
5、腭扁平苔蘚
是口腔較少受侵的部位,病損常由前庭溝,齦頰皺襞或缺牙齒槽嵴處蔓延而來。在硬腭常位于腭側齦緣附近,呈狹長條索狀,中央萎縮發紅,可伴有糜爛,邊緣色白微隆起,亦可沿硬腭邊緣呈帶狀分布。軟腭損害較硬腭少見。呈灰白色網狀花紋,可局限一處,亦可遍及整個上腭,偶有萎縮紅斑或小水皰,糜爛則較少見。
6、扁平苔蘚皮膚損害
病損多發于前臂,手腕、下肢、頸部,亦可發生于腰、腹、軀干及生殖器。表現為散在或成簇針頭大小的紅色多角形扁平丘疹,亦可為綠豆或黃豆大小丘疹,開始色鮮紅,陳舊則呈褐色,觸之稍硬有韌性感,表面呈扁平稍凹,上覆蓋鱗屑或痂皮,邊界清楚,表面有蠟樣角質薄膜,周圍有灰白色細紋,可相互融合成不規則形狀,在軀干、陰囊等處可呈不規則灰白環狀花紋,多對稱發生。
扁平苔蘚的癥狀都有什么
扁平苔蘚造成的損害可以是全身性的,但是總體上來說,主要涉及三個部位的癥狀。
(1)口腔黏膜病損
可發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大多左右對稱,87.5%的病損多發于頰部,患者多無自覺癥狀,常偶然發現。有些患者感到黏膜粗糙、木溲感、燒灼感,口干,偶有蟲爬癢感。
(2)皮膚病損
扁平丘疹微高出皮膚表面,粟粒至綠豆大,多角形,邊界清楚。多為紫紅色,可有色素減退、色素沉著或正常皮色。有的丘疹可見到白色小斑點或淺的網狀白色條紋,稱為Wickham紋。
(3)指(趾)甲病損
甲部增厚或變薄。甲部扁平苔蘚最多見于拇趾,甲板常有縱溝及變形。甲部損害一般無自覺癥狀,如有繼發感染,可引起周圍組織疼痛。
以上就是扁平苔蘚的表現,相信大家能夠對此病做好預防工作,如果發現自己有上述任意類型,應該及時的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同時也希望扁平苔蘚患者能夠早日的獲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