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常見的病發人群為中老年人,尤其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常常伴隨著髖關節痛、間歇性跛行、骨質疏松等癥狀。股骨頭壞死為常見骨關節疾病之一,常因風濕病、血液病、潛水病、燒傷等疾患引起,先破壞鄰近關節面組織的血液供應,進而造成股骨頭壞死,股骨頭壞死的疼痛癥狀在初期不是很明顯,到達晚期,股骨頭出現塌陷,股骨頭的摩擦增大,疼痛癥狀也會加劇。而且,有些患者急于治愈股骨頭壞死,不顧自身情況私自加大康復鍛煉強度也會導致股骨頭壞死疼痛癥狀的加劇。
股骨頭壞死是一種對人的生活和健康影響很大的疾病,也被骨科界稱為“不死的癌癥”,早期以疼痛為主,如果不及時治療,患者還會出現跛行及殘疾。了解股骨頭壞死的早期癥狀,可以及時的發現病情,及時的進行治療,對自身康復起重要的作用。
生活中,引發股骨頭壞死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酒精、激素、創傷等三大主要因素。不同原因引發的股骨頭壞死出現的早期癥狀也是不同的,那么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們就跟隨專家一起去了解不同原因引發股骨頭壞死早期癥狀的不同介紹。
首先,由于長期引發而出現的高血脂癥,目前日益增多。統計顯示,當男士每日飲酒量超過250克(半市斤)以上,會出現血中游離脂酸升高,能夠發生骨內血管栓塞,最后導致骨壞死。不同原因造成股骨頭壞死的癥狀,例如飲酒導致股骨頭壞死的早期癥狀為:髖膝痛,以夜間或勞累后尤甚,有時覺大腿內側或膝關節痛,多診為風濕病。這種異常感覺,就是早期“髖關節冠心病”,延誤治療會造成難以補救的殘疾后遺癥。
其次,就是激素的運用。一些皮膚疾病患者在使用類固醇藥物治療時,可使成骨細胞的骨膠質合成減慢,阻礙前成骨細胞向成骨細胞轉變,影響鈣從腸道的吸收,發生骨質疏松,外傷后可發生骨骼的細微骨折,對抗力減低,引起骨質壓縮或塌陷。因壓縮髓細胞和毛細血管,血運受阻可導致骨壞死,若發生在股骨頭則為股骨頭壞死。
最后,由于骨組織細胞減少,起負荷作用的髖骨質結構疏松,骨的物理強度減弱,因反復發生微小骨折而造成骨缺血,因自身并不知道,數年后才有癥狀發生,故稱為“無聲的疾病”。城市老年人發病率高于農村老年人。不同原因造成股骨頭壞死的癥狀,這種原因造成股骨頭壞死的早期癥狀表現為:髖關節易發,生股骨不完全性骨折,早期患者也不易發現,走路過久,僅感酸困無力或跛行、大腿肌肉逐漸萎縮變細。
(1)股骨頭的機械強度是由骨小梁系統來維持的,股骨頭頸處的骨小梁由抗張力骨小梁,抗壓縮骨小梁,粗隆間骨小梁和次要骨小梁組成。頭壞死后,骨小梁萎縮、斷裂、消失,使股骨頭碎裂、塌陷和變形。只有避免負重才能給骨小梁重建和修復創造條件,才能使股骨頭保持完整外形而不塌陷或不進一步塌陷。
(2)靜脈瘀阻與骨內壓升高是造成頭壞死的主要病機,減少負重就可以減輕靜脈瘀阻,減少骨內及關節腔壓力,并促進骨修復。
股骨頭壞死治療期間減少負重是關鍵,這樣無論對身體的的健康和病情的恢復都有很好的作用。希望患者注意以上的幾點,出現病情及時診治。
(3)股骨頭的骨軟骨的彈性緩沖抵抗力和維持關節間潤滑的作用。Ⅲ期以上的患者,骨軟骨均已壞死和消失,只有避免負重才能減少股骨頭和髖臼之間的磨擦,有利于骨軟骨的修復。
溫馨提示
股骨頭壞死是股骨頭血供中斷或者受損,引起的骨細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和修復,繼而導致股骨頭結構改變、股骨頭塌陷、關節功能障礙的疾病。是骨科領域常見的難治性疾病。常見的類型有:激素性股骨頭壞死、酒精性股骨頭壞死、外傷性股骨頭壞死老年股骨頭壞死、兒童股骨頭壞死。
【參考文獻:《股骨頭壞死病學》《股骨頭壞死診療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