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苔蘚實際上不是癬,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表淺性、非感染性、慢性炎癥性疾病,好發于口腔黏膜,也可發生在皮膚、生 殖器、指甲或趾甲。是一種復發性,瘙癢性,炎癥性皮疹。扁平苔蘚造成的損害可以是全身性的,那么,具體扁平苔蘚的臨床表現是什么?
1、丘疹
如針尖大小的微隆丘疹,散在或成簇分布,伴輕度灰白花紋。易與皮脂線異位相混淆。
2、網狀紋
可發一于口腔各部位是OLP的典型口腔表現。灰白珠光色條紋,相互交織成網狀,稍高隆重起。網紋可粗細不等,網眼可大可小,顏色也可稍有深淺。患者稍有粗糙感或全無不適感。合并充血時可有“紅斑”背景,并有燒灼感。
3、環狀紋
灰白珠光色斑紋排列為環狀,周緣為小丘疹和條紋,略高突起,中央平坦,輕度充血。多見于齦頰溝口底、舌腹部。
4、樹枝狀紋
條紋常沿口腔前后向排列,為粗細不一的條素,呈扇形擴散,似樹枝分叉,近“樹干”處灰白珠光色較深,“枝干”及“末梢”處顏色漸淺。多見于頰部咬給線區域。
5、斑塊
灰白珠光色丘疹融合成圓或橢圓形斑塊,不高出黏膜面,界限較清楚,表面有光澤,捫之柔軟,基底平坦,常對稱發生。在舌背部則有舌乳頭消失。多見于舌背兩側和頰部。
6、皰
少發,一般為1~5mm大小不等的皰疹,半透明,較易破裂,有較透明液體溢出,形成平坦表淺的糜爛面。口腔中常有皰和糜爛并存。皰可在紅斑或萎縮病損基礎上出現。多見于頰、腭、唇、頰溝或唇溝等部位。
7、糜爛上皮變性萎縮變薄
糜爛上皮變性萎縮變薄,基層水腫,上皮剝脫后形成開關不規則的表淺糜爛,基底平坦,周界清晰,有黃色滲出物覆蓋。周圍組織可有充血發紅或白條紋。糜爛面接觸刺激性食物或粗糙食物時,疼痛明顯。好發于唇、頰、舌、齦、腭等部位。糜爛一般呈良性過程。有經久不愈基底硬結和浸潤增殖、失彈性的紅斑樣病損者,應警惕原位癌(原位癌【譯】:原位癌又稱Bowen氏病,或上皮內上皮癌。多見于老年人,好發于角結膜交界處,腫瘤與鄰近正常組織有明顯界限)。
8、紅斑
常與前述病損相伴出現。為不同程度的充血性紅斑或萎縮性紅斑。輕度紅斑常發生于斑紋周圍或中間。若紅斑廣泛,并與萎縮并存,灰白色斑紋相對較少,甚至需仔細觀察才能辨出者,說明病情較重。紅斑好發于舌背、頰、齦等部位。
9、萎縮
上皮變薄發紅,甚至破潰新材料,常與網狀紋同時存在,好發于舌背、頰、齦等部位。
10、色素沉著
可見于陳舊性扁平苔蘚,且色素沉著區較少發生OLP的復發,幫有人認為此是扁平苔蘚愈合型色素沉著呈黑褐色,表面平滑,形態多樣(網狀、樹枝狀、斑塊狀),病損周圍多見于少量灰白色條紋。好發于齦、頰、唇腭等部位。)
溫馨提示
扁平苔蘚患者要保持口腔衛生清潔,要有正確的刷牙方法,還要記得飯后應該做到漱口,并且要早晚刷牙,按時間定期更換牙刷,以免用的太久引發細菌增多,飲食后可以使用牙線徹底清除牙縫中的食物殘渣,避免食物殘留,細菌增多。這是常見的扁平苔蘚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