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陌生,由于生活不規律,飲食不合理,長時間不規律的作息時間會導致他們的抵抗力下降,這樣很多疾病就會不請自來,關于丙肝的預防知識,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生活中我們如何預防丙肝
(一)輸血及血制品傳播
曾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輸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隨著篩查方法的改善,此傳播方式已得到明顯控制,但抗HCV陰性的HCV攜帶供血員尚不能篩除,輸血仍有傳播丙型肝炎的可能,特別是反復輸血、血制品者。
(二)注射、針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傳播
國內報道80%以上靜脈毒癮者為抗HCV陽性。血液透析者及骨髓移植者亦是高危人群。
(三)生活密切接觸傳播
散發的HCV感染者中約40%無明顯的輸血及血制品、注射史,稱為社區獲得性,其中的大部分由生活密切接觸傳播。
(四)性傳播
多個性伴侶及同性戀者屬高危人群。
(五)母嬰傳播
母親為HCV感染者的嬰兒,感染HCV的幾率約10%。
(六)其他
清毒操作不嚴格的拔牙、刺青、打耳洞、修面及扦腳等。
丙肝的危害有哪些
丙肝病毒對肝臟破壞是非常隱蔽的,很多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功能檢查經常表現為正常,所以容易被漏診。而人體一旦感染丙肝病毒,轉化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幾率比感染乙肝病毒要高。醫學研究表明,在丙肝慢性感染者里,如果不進行早期的及時治療,大概有60~80的病人會發展成慢性肝炎。加上丙肝的癥狀不明顯,使人們忽視就診,更容易因此耽誤了治療。久而久之,慢性丙型肝炎會逐漸緩慢地產生肝纖維化,發展至肝硬化,個別人還會發生肝癌。
丙型肝炎的預防措施包括
1.嚴格篩選獻血員
倡導無償獻血,通過檢測血清丙肝抗體、ALT嚴格篩選獻血員。我國自1992年對獻血員篩查丙肝抗體后,這一途徑得到了有效控制。
2.經破損的皮膚和粘膜傳播成為目前主要的傳播途徑
因此要更加重視這一途徑的預防。如推行安全注射、醫療器具嚴格消毒、醫務人員接觸患者血液及體液時應戴手套。對于靜脈吸毒著進行教育,勸其戒毒。不要共用剃須刀、牙具,理發用具、穿刺和文身等用具應當嚴格消毒。
3.性傳播的預防
對于性亂者應當定期檢查,加強管理。建議丙肝病毒感染者在性交時使用安全套。
4.母嬰傳播的預防
對于丙肝病毒RNA陽性的孕婦,應當避免羊膜腔穿刺,縮短分娩時間,保證胎盤的完整性,盡量減少新生兒暴露于母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