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知識
1、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丙肝)是由丙肝病毒(英文縮寫HCV)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對健康和生命危害極大。丙肝是可防可治的
丙肝和甲肝、乙肝、丁肝、戊肝等都屬于病毒性肝炎,但這幾種肝炎的傳播途徑、病程、治療方法、預防措施等都不盡相同。
丙肝病毒主要侵犯肝臟,可導致慢性肝炎,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極大。
丙肝是可以預防的,經過規范治療是可以治愈的。
丙肝病毒在體外環境中抵抗力弱。一般化學消毒劑(如漂白粉)和煮沸都能夠殺滅丙肝病毒。
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預防丙肝的疫苗。
2、丙肝病毒可以通過血液、性接觸和母嬰等途徑傳播
血液傳播是丙肝最主要的傳播途徑,特別是共用針具靜脈注射毒品。
輸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丙肝病毒污染、且未經嚴格消毒的針具以及醫療和美容器械等可導致經血傳播。
共用剃須刀和牙刷、紋身和穿耳孔等行為都是潛在的經血傳播方式。
與丙肝病毒感染者進行無保護的性行為可以引起傳播。有多性伴性行為的人,感染丙肝的風險更大。
感染丙肝病毒的孕婦約有5%-10%的可能在懷孕、分娩時將丙肝病毒傳染給新生兒。
3、與丙肝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被感染
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如握手、擁抱、禮節性接吻、共用餐具和水杯、共用勞動工具、辦公用品、錢幣和其它無皮膚破損或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不會傳播丙肝病毒。咳嗽、打噴嚏不會傳播丙肝病毒.蚊蟲叮咬不會傳播丙肝病毒。
4、采取積極的、有效的措施切斷傳播途徑,丙肝是可以預防的
拒絕毒品,不共用針具靜脈注射毒品。大力倡導無償獻血,杜絕非法采、供血。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輸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到正規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注射、輸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可大大減少感染丙肝病毒的風險。
不與他人共用針具或其他紋身、穿刺工具;不與他人共用剃須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個人用品。
遵守性道德,保持單一性伴侶,正確使用安全套。
感染丙肝病毒的婦女在治愈前應避免懷孕;目前沒有證據證實母乳喂養可以傳播丙肝,但乳頭有破損時,要避免母乳喂養。
預防艾滋病的措施也可以有效預防丙肝。
5、丙肝起病隱匿,癥狀不明顯,早檢測、早診斷、早治療是丙肝防治的關鍵
丙肝起病隱匿,多數患者癥狀不明顯,很容易被忽視,疾病發展越后期,越難治愈,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很大,往往被稱為“隱匿的殺手”。
少數丙肝患者癥狀為程度不同的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和右上腹部不適或疼痛等,有些患者伴有低熱,輕度肝腫大或出現黃疸。
丙肝患者癥狀的有無或其嚴重程度與肝臟病變的發展不成正比。
由于丙肝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所以要做到早檢測、早診斷、早治療,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降低復發率。
6、當發生可能感染丙肝病毒的行為或懷疑感染丙肝時,應及時咨詢專科醫生并主動尋求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