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感染率約3%,每年新發丙肝約3.5萬例;我國人群丙肝抗體陽性率3.2%,目前約4000萬丙肝病毒感染者,感染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丙型肝炎不易發現。多數丙肝病人無明顯癥狀,大部分病人直到出現肝硬化甚至肝癌時才發現病情。這為早期發現、診斷和治療丙型肝炎帶來了困難。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提早做好預防措施,避免此病的侵害。
預防丙肝的預防措施如下
1. 加強對獻血員和器官移植供者的抗-HCV篩查,所有獻血員和器官供者必須經過抗-HCV篩查陰性才可以獻血或捐獻器官;所有用來制造血液制品的血漿,血液必須保證無HCV污染;
2. 在醫療機構大力推行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的介入檢查和治療用品在用后必須銷毀;對非一次性的介入性檢查治療器械、腔鏡應徹底清洗、嚴格消毒;對于靜脈藥癮者,可以提供安全清潔的注射器,同時對藥癮者積極治療,解除其對藥品的依賴;
3. 加強對公眾進行宣傳教育,使大家能夠充分了解HCV傳播的方式以及易感染人群;要教育靜脈吸毒者,使其了解不潔注射的危害,避免與他人任何方式的血液接觸;對護理人員、養老院工作人員進行宣傳教育,提高防止HCV傳播的意識;對可能與HCV傳播相關的各行業工作人員,包括衛生事業管理人員、社會工作者和心理醫生等進行宣傳教育,發動大家共同關注、處理與HCV傳播有關的社會問題、醫學問題;
4.降低性傳播的危險性,確保健康安全的性行為生活;
5. 講究個人衛生,避免共用剃須刀和牙刷等衛生用品;
6. 盡可能降低母嬰傳播的危險性,分娩時減少胎露的監測,縮短破膜后分娩時間有助于降低母嬰傳播的危險性。HCV陽性母親所生嬰兒應在出生后2~6月間檢查兩次HCV RNA或/及15月時檢查抗-HCV,在出生后15個月內檢測抗-HCV陽性都有可能是來自于母體。
同時肝功異常者、轉氨酶不明原因升高者、密切接觸者中已經有明確的丙肝患者、長期血液透析或經常有某些醫療行為如輸液打針而又不是在正規醫院進行的等人群屬于高危人群,應該去做丙肝檢測。丙肝測定也很簡單,主要是查丙肝抗體,如呈陽性,再進一步進行核酸檢測(相當于病毒的基因檢測)而最后確診。
目前有一部分HCV感染的傳播途徑不明,提高衛生健康水平、改善衛生生活條件是阻斷這些未知傳播方式的最好方法。同時,我們還應該積極研制開發有效的HCV預防性疫苗,從而最終解決預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