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在我們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介紹說,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原因有人體的自然退化和慢性勞損、體重過重、鈣質流失導致的骨密度下降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與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不同的。那我們就來了解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癥狀。如果發病時間比較長,有些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甚至會出現關節變形的情況,因此一旦確診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應積極治療。在臨床上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體征常見以下方面。
1、關節腫脹:
因局部骨性肥大或滲出性滑膜炎引起,可伴局部溫度增高、積液和滑膜肥厚,嚴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可見關節畸形、半脫位等。
2、壓痛和被動痛:
是常見的骨關節炎的體征,受累關節局部可有壓痛,尤伴滑膜滲出時。有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雖無壓痛,但被動活動時可發生疼痛。
3、關節活動彈響:
以膝關節多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展到后期,由于關節軟骨退化、剝落,會使軟骨下的骨質暴露。當關節活動時,兩端軟骨下的骨頭裸露,互相觸碰時會發出聲音。
4、活動受限:
由于骨贅、軟骨喪失、關節周圍肌肉痙攣以及關節破壞,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可導致關節活動受限。早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強調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相結合。非藥物治療十分重要,是藥物治療的基礎。對于病變早期的患者,通過正確、系統的非藥物治療可以有效地緩解癥狀,延緩疾病的進展。
一方面要幫助患者正確認識這一疾病,指導患者調整行為習慣、生活方式,比如減輕體重,參加非負重的有氧鍛煉(游泳、自行車),避免長時間參加負重體育活動(長跑、爬山等),進行關節肌肉力量的鍛煉(例如對于骨性關節炎患者,可以進行大腿前方肌肉的非負重鍛煉,比如直腿抬高練習)。
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水療、超聲波、針灸、熱療等物理療法減輕局部的炎癥和疼痛。對于癥狀較重的患者,可以使用輔助工具(手杖或拐杖),暫時減少負重,保護患肢。對于本身有關節畸形的患者可以穿戴矯形支具或矯形鞋來矯正受累關節的負重力線。如果非藥物治療無效,疾病進展,則需要采用藥物治療,藥物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止痛、消炎、保護軟骨。對于輕、中度疼痛的患者,局部使用藥膏、乳劑鎮痛效果較好,而且副作用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