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是肝臟的良性腫瘤。以肝海綿狀血管瘤最常見。海綿狀血管瘤一般是單發的,多發生在肝右葉;約10%左右為多發,可分布在肝一葉或雙側。血管瘤在肝臟表現為暗紅,藍紫色囊樣隆起。分葉或結節狀,柔軟,可壓縮,多數與鄰近組織分界清楚。病人一般無自覺癥狀。本癥中年女性多見,女性的發病率是男性的6倍。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關于肝血管瘤的疾病知識。
肝血管瘤的疾病常識介紹
肝血管瘤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小的病變多無癥狀,經體檢超聲發現,較大的病變可造成上腹不適或觸及包塊。巨大血管瘤可使肝臟顯著增大。臨床表現,<4cm者多無癥狀,常于體格檢查作腹部超聲時偶然發現;4cm以上者約40%伴腹部不適,肝腫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肝血管瘤常含機化血栓可能反復血栓形成造成腫瘤腫脹,引起Glisson′s包膜牽拉脹痛。腫塊軟硬不一,有不同程度的可壓縮感,少數呈堅硬結節感。腫塊很少自發破裂。肝功能一般正常,大血管瘤罕見的綜合征為消耗性凝血障礙、血小板減少及低纖維蛋白血癥。
肝血管瘤可以并發哪些疾病
1.肝血管瘤破裂:可引起急腹癥或內出血癥狀。
2.血小板減少癥和低纖維蛋白原血癥:少數病人常因凝血機制障礙而引起此癥。
3.肝臟腫大:血管瘤長大時會引起肝臟腫大。
4.肝囊腫:約10%的病人可并發肝囊腫。
肝血管瘤應該做哪些檢查
1.超聲表現:
顯示肝內均質、強回聲病變,邊界大多清楚,或病變區內強回聲伴不規則低回聲,病變內可顯示擴張的血竇。
2.CT表現:
(1)平掃:肝內低密度區,輪廓清楚,密度均勻或病變區內有更低密度區,代表血栓機化或纖維分隔,少數可見到鈣化。
(2)增強掃描:
①早期病變邊緣顯著強化呈結節狀或“島嶼狀”,密度與鄰近腹主動脈相近,明顯高于周圍肝實質密度,持續時間超過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