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變早期也應當采取適當的保健和預防措施: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可使癥狀晚發生,對癥狀明顯者也可以有減輕痛苦和治療疾病的作用。
骨性關節炎患者因年齡較大,常合并有心血管和肝、腎功能不全,糖尿病等疾病,在治療時,尤其手術治療時,必須全面考慮,以防發生腦血管意外等嚴重并發癥。
骨性關節炎發展緩慢,早期癥狀較輕,無明顯功能影響,所以不是所有病人都需要治療的,只有出現關節僵硬,劇烈疼痛,才為治療指征。
適當休息:在病情允許的范圍內工作和生活,不可使受累關節過度負重、受潮、受涼、過于勞累,并應避免久坐、久站。不應使膝關節處于某一體位長久不動,應適當活動關節。
消除關節勞損因素:肥胖病人應節制飲食,減少體重;或堅持多乘車(包括騎自行車)少走路,尤其少上下臺階及走不平的路。
理療
可解除疼痛和肌肉痙攣,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減輕腫脹。可用熱敷,最好是濕熱敷。熱氣浴、溫泉浴也可應用。透熱或超聲療法可用于解除亞急性期疼痛,感應電可用于肌肉萎縮。
超短波、微波、離子透入均有消炎止痛的良效。有條件作溫熱礦泉浴、旋渦浴則效果更好。
藥物
非甾體抗炎鎮痛藥仍是治療骨性關節炎的常用有效藥物,常用常用藥為布洛芬、奈普生、芬必得、扶他林等。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藥因副作用較大,應慎用。配用緩解肌肉痙攣的藥物,如氯挫沙宗、舒筋靈、強筋松,芬那露等,效果較好。還可以加服維生素類藥物,如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 等。急性炎癥期,紅腫熱痛者,還應給予抗生素,因有些骨性關節合并有低毒性感染。
注射療法
分局部痛點注射和關節腔內注射兩種,均應嚴格消毒,定位準確。注射療法的特點是藥物直接到達病灶局部,可以消除炎癥刺激,阻斷病理反射的發生和發展,消除炎癥滲出增生腫脹,緩解肌肉緊張或肌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制止原發和激發疼痛。
膝關節骨關節病,關節囊外軟組織也有慢性勞損和退行性變性,仔細觸摸可查到疼痛激發點,痛性筋索條,常見于髕骨周圍;股骨滑車內外鎳緣,關節隙半月板周圍和髕下脂肪墊等處。
常用藥物為0.25-0.5%利多卡因再加入適量的糖皮質激素類(如強的松龍、地塞米松等)藥,近年來使用康寧克通A。注入痛點或穴位也有效,但切忌不可注入肌腱內,每周1次,不超過3-5次。
糖皮質激素類可對全身會產生副作用,不宜多用。關節腔穿刺可經髕骨周圍任何一點刺入,但以外上、內上和髕骨外緣較常用。從髕股間隙刺入,如果關節內有積液,應先行抽出,然后注入藥物。
用激素類藥物,雖然能抗炎消腫,抑制增生,止痛,尤其是消除滑膜炎癥,但可能加速軟骨病損,故不宜多用久用。透明質酸鈉,可增進關節滑液潤滑功能,可以應用。中藥注射劑,如雪蓮注射液等尚無定論。
關節鏡手術及關節沖洗術:經關節鏡行關節清理術是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有效手段。術中旋削增生的滑膜,用磨鉆磨削骨贅。
或者用經關節鏡關節軟骨磨削成形術,術中用刨刀刨削退化的軟骨面,磨去硬化的軟骨下骨,露出松質骨或行鉆孔術,以改善病灶區血液循環,促進新骨化生(纖維軟骨新生、成熟和轉化),從而形成新生的代償關節面。
骨贅切除術
很少單獨使用,多在關節清理術時進行。近來有人用小鉆頭經小切口進行磨削。若癥狀確因骨贅所致,可以獲效。手術可去除骨贅,解除粘連、壓迫和阻擋,又可使髓腔內減壓而消腫止痛。
游離體摘除術:游離體的成因及癥狀詳見后面敘述。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伴有游離體引起的頻繁交鎖,應行游離體摘除術,可經關節鏡手術,或切開施術。
若游離體能移到關節淺表,可用套圈法:用事先準備好的套圈將游離體套壓按住,嚴密消毒,施以局麻,然后在圈內切開皮膚,邊切開邊用力按壓套圈,有時游離體可從切口自行跳出,或用艾力斯鉗將其夾住取出。
半月板切除術
若半月板撕裂或磨損,成為引起關節紊亂的原因,可行手術切除或部分切除。若伴有膝內翻或膝外翻畸形,單純切除半月板是不夠的。若有膝內翻畸形,對內側半月板的切除應慎重;膝外翻者,外側半月板切除應慎重。以免加重畸形。
滑膜切除術
若有嚴重而持久的增生性滑膜炎,觸之滑膜肥厚柔韌,如面團狀,積液多而不消退者,或滑膜侵蝕軟骨面,病變存在于滑膜,而骨和軟骨改變輕微者,可行滑膜切除術。
將所見到的病變滑膜盡可能地切除盡,甸伏在軟骨面上的滑膜應當剝除切去,切除到軟骨邊緣外約lcm處。軟骨面應當予以平整,使之盡可能地接近關節面的正常外形。若伴有骨及軟骨改變,應與其它手術結合進行。
關節軟骨成形術
清除退化的軟骨面及硬化的軟骨下骨板,或對軟骨下骨板行鉆孔術,用直徑3mm左有的鋼針或鉆頭鉆孔,深達骨髓腔。可使骨髓腔減壓,便于纖維軟骨從鉆孔處生長,使關節面形成纖維軟骨覆蓋。
這一手術以年輕者效果好,一般不宜超過6.0歲。年齡大則化生能力差,纖維軟骨修復慢。術后至少 2~3個月患肢不宜負重。
關節清理術
該手術結果優良率為75%。適用于40歲以上,關節腫脹、疼痛,關節邊緣骨贅比較明顯,關節內有游離體,非手術治療效果不佳者。
截骨術
適用于膝關節單腔骨關節病者,一側負荷過重而另一側完好,或者膝內翻、膝外翻畸形,關節負重力線不正,負荷分布異常。截骨術可以矯正力線異常,改善關節負重,使比較完整的關節面承擔較多的體重負荷,促使血流動力學變化,消除骨髓腔淤血,從而減輕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