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痛屬于關節軟骨的自然損傷和老化現象。軟骨是沿著關節排列的物質,它能防止骨頭末端互相磨擦在一起,并且讓關節在充滿關節液的狀態下自由移動。當人年歲漸老,人體的軟骨被磨損,骨頭就暴露了,手指、膝蓋、脖頸等處的關節和關節靠在一起活動磨擦時就疼痛、腫脹、僵硬(晨僵)、有響聲了。為了使患者能夠盡早遠離疾病的困擾,下面為您詳述治療關節痛的方法:
1、凡外傷所致的關節痛,應先局部消毒,然后迅速包扎、固定外傷。有條件時可內服阿斯匹林0.5~1.O克或止痛片1~2片,止痛,以防因劇痛發生休克。對關節扭、挫、跌、打、碰傷,凡未破皮僅有紅、紫、腫、痛者,可立即上冷敷(用冰袋、冰塊或冷水浸濕毛巾等),以防繼續出血并能消腫止痛。在做損傷關節處理時,凡肢體與指、趾部位關節傷損者,應一律設法將患處肢體抬高。以便其血液回流,可以減少腫痛。
2、凡因全身發熱、感染等疾病所致的肌肉關節痛,在未明病因和治本之前,可以使用退熱、止痛或消炎藥物。一般可服用阿斯匹林0.5~1.O克,日服3次;止痛片1~2片,1日3次;水楊酸鈉0.6~1.O克,每日3次,或解熱止痛片(復方乙酞水楊酸)l~2片,每日3次;或者服用撲熱息痛0.5克,每日3次。
3、針刺療法根據關節痛的部位,選用體針、耳針、梅花針等常用穴位,有止痛、消炎作用。
4、拔罐治療根據關節病變部位、疼痛程度、傷情與病因,按照常用穴位或痛點,施以拔罐治療,有時確有止痛、消腫、消炎、去濕之卓效。
5、熱敷治療凡外傷24小時后以及關節有紅腫脹痛者,可用諸如熱水袋、燒熱磚、炒細砂或鹽等,在嚴防燙傷皮膚的規程下做關節熱敷治療,每日1~2次,有止痛、消腫、去濕作用。如家有電吹風,可先用濕布(紗布、毛巾等)包裹關節痛的部位,用強力熱風熏烤,每次30~45分鐘,每日1~2次,止痛效果明顯;也可用60~100瓦電燈泡光照關節痛處,以不致灼傷為度,每次可烤15~20分鐘,有良好止痛效用。
6、偏方療法對風濕性關節炎止痛消炎可用下列偏方:將蔥頭500克、生姜500克,碾泥絞汁,加入煮開的上好醋中熬成膏狀,攤在布上,敷于關節痛處;干紅辣椒40克、花椒30克,加水3000毫升煮沸幾分鐘:取出辣椒,去籽,再將辣椒皮攤于3~4層紗布上貼于關節痛處,然后將辣椒、花椒水加熱至沸直熏關節痛處,每次30~40分鐘,可連續1周反復使用,每次用時加熱,但用于貼痛處的辣椒需每次更換新品。此兩方,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顯效。此外,用花椒、蔥根、蒜瓣各適量煎煮濃湯,熱洗關節,對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痛,均有止痛、消腫、活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