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癌簡介
骨骼是人體的支架,產生人類牽扯行動之重要組織。雖然骨頭占了身體重要部份,每張X光片上幾乎都可見到骨頭,但很少骨癌會在無意中發現。骨骼系統與其他器官一樣會罹患來自任何組織成份的腫瘤或來自其他器官的轉移性病變。侵犯骨骼的腫瘤,可發生于骨細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軟骨以及纖維性或滑膜成份。其他的腫瘤可來自骨骼的肌肉神經、血管與脂肪組織等。
骨瘤可分良性骨瘤、低度惡性骨瘤與高度惡性骨瘤三種。良性骨瘤是不會對人體發生致命的,惡性骨瘤它的組織有不正常癌細胞會對人體致命,并轉移到其他組織器官。良性骨瘤有時會轉變為惡性骨癌。(在電視劇《新不了情》中的女主角劉敏就是患此病去世。)
骨癌病因
可能與骨骼過度生長、慢性炎癥刺激、遺傳因素、特殊病毒的感染,骨內血液回流不順暢及放射線照射等因素有關。
病人之年齡、性別與發生部位,對骨瘤之良性與惡性之鑒別診斷很有幫忙。骨癌易發生在12~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以原發性骨瘤為常見,次為50~60歲者,則以轉移性骨癌及多發性骨髓瘤轉移較多。
骨癌早期癥狀
1.骨癌患者早期會在骨的表面出現一個硬的腫塊,有痛或不痛的癥狀。
2.骨癌患者早期會出現骨和關節疼痛或腫脹,經常在夜間疼痛感加強且不一定與活動有關;疼痛可以是持續鈍痛或只在受壓時感到疼痛。
3.骨癌患者早期會發生病理性骨折或變形。
4.骨癌患者早期會出現發熱、體重下降、疲勞和活動能力下降,這種狀況有時發生于晚期骨癌,而良性骨癌通常無疼痛癥狀。
5.骨癌患者早期有持續且難以解釋的背痛。可能只是患背部疾病或背痛。
6.骨癌患者早期有一處或多處骨折,無明顯原因。在骨折被治療后應檢查有無骨肉瘤或骨質疏松癥。
7.骨癌患者早期的肢體遠端會有麻木感,因壓迫神經血管。
骨癌臨床癥狀
一般癥狀與其他癌癥患者一樣有食欲減低、體重減輕、發燒等癥狀。
部疼痛,關節與肢體有局部腫塊及腫脹。
1、患部之關節與肢體運動受限制;
2、患部皮膚潰爛;
3、患部肢體遠端會有麻木感,因壓迫神經血管;
4、發生病理性骨折或變形;
5、骨癌最典型的癥狀就是骨痛,如果晚上比白天明顯的骨痛時,更需特別注意。
骨癌檢查檢驗
放射科檢查:對患部骨骼作一般X光片攝影、血管攝影、淋巴血管攝影等檢查,可依照片所顯像性質作惡性與良性骨瘤之鑒別診斷,其可靠性有經驗的放射科醫師可達90%,尤其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攝影,血管攝影及核子醫學骨骼同位素掃描等檢查,其正確性更快更方便。
病理組織切片檢查,其方法可分三種:1針刺取樣檢查,成功率在80~90%; 2患部切開取樣檢查;3切除或刮除病理檢查。
組織病理檢查是由病理科醫師依切片組織之病理變化作最后正確診斷。
骨癌診斷要點
詳細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以及X線攝片可獲得有價值的診斷根據,如病史中的發病年齡對診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體檢及X線表現中的發病部位對診斷亦有參考意義。
X線表現變化較多,故不能片面地以其為診斷依據。
病理組織學檢查雖是具有決定意義的診斷方法,但也并非絕對可靠,因為有多種因素可造成誤診如腫瘤在發展階段中組織形態差別可能很大,采取的標本不能全面、代表性不夠以及制作標本技術中的缺點等均可造成病理診斷的困難。
因此多數學者認為Jaffe所提出的三結合觀點即臨床、放射、病理三結合是非常正確的。通過三方面醫師的共同慎重討論才能作出確切的診斷。
骨癌分類
1、成骨性腫瘤
骨癌
(1)成骨肉瘤(Osteosarcoma)
(2)皮質旁成骨肉瘤(Juxtacorticalosteosarcoma)
2、成軟骨性腫瘤
(1)軟骨肉瘤(Chondrosarcoma)
(2)近皮質軟骨肉瘤(JuxtacorticalChondrosarcoma)
(3)間葉性軟骨肉瘤(MesenchimalChondrosarcoma)
3、脈管腫瘤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
4、其它結締組織腫瘤
(1)纖維肉瘤(Fibrosarcoma)
(2)脂肪肉瘤(Liposarcoma)
(3)惡性間葉瘤(Malignantmesenchymoma)
(4)未分化肉瘤(Undifferentiatedsarcoma)
骨癌肋骨骨癌
骨癌有良惡性之分,多發病年齡一般在10-25歲之間,惡性中又可分很多類型。由于腫瘤發生原因尚不完全明確,有的與遺傳有一定關系,而骨惡性腫瘤,往往是散發,似與遺傳無明確關系。但是根據眾多病例可以看出,青少年骨骼生長、代謝特別旺盛,很容易產生一個突變,從而導致惡性腫瘤的出現。
肋骨癌一般癥狀與其他癌癥患者一樣有食欲減低、體重減輕、發燒等癥狀。2患部疼痛,關節與肢體有局部腫塊及腫脹。3患部之關節與肢體運動受限制。4患部皮膚潰爛。5患部肢體遠端會有麻木感,因壓迫神經血管。6發生病理性骨折或變形。7骨癌最典型的癥狀就是骨痛,如果晚上比白天明顯的骨痛時,更需特別注意
肋骨癌的直接反應就是疼痛,這是一種不同于一般的疼痛感覺,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安靜疼痛,越是安靜,疼痛更甚。骨癌又有原發性與繼發性之分。一般原發性骨腫瘤好發生在四肢的長骨;繼發性骨腫瘤多見于骨盆、脊柱和股骨等。
骨腫瘤良性的,早期往往無明顯癥狀,若向骨外生長,由于壓迫周圍軟組織,可引起疼痛或功能方面的問題,良性腫瘤,亦可使骨的結構變化,承力作用變弱而發生病理性骨折(這最為常見),骨惡性腫瘤,由于它生長快,往往有肢體明顯腫脹、壓痛,甚至皮膚發熱,血管怒張。
骨癌中骼骨,肋骨是惡性腫瘤常見轉移部位,大約占1/3,骨轉移中脊柱最常累及,其次肋骨、骨盆和長骨近端、胸骨和鎖骨。臨床上骨轉移常引起病人劇痛,廣泛性骨轉移可導致貧血和血小板減少。晚期破壞骨質,以致引起病理性骨折。
骨癌臨床表現
1、一般癥狀與其他癌癥病者一樣有食欲減低、體重減輕、發燒等癥狀。
骨癌2、患部疼痛、關節與肢體有局部腫塊及腫脹。
3、患部之關節與肢體運動受限制。
4、患部皮膚潰爛。
5、患部肢體遠端會有麻木感因壓迫神經血管。
6、發生病理性骨折或變形。
7、骨癌最典型的癥狀就是骨痛,如果晚上比白天明顯的骨痛時,更需特加注意。
骨癌兒童骨癌癥狀
首先,家長應注意小孩不明原因的疼痛、腫脹,部分人會伴有肢體活動功能障礙。疼痛多在關節周圍,惡性腫瘤幾乎均有局部疼痛,由間歇性、輕度疼痛發展為持續性疼痛、夜間加重,并可有壓痛;部分人以腫脹腫塊為首發癥狀,位置很固定,不游走,邊界清,局部皮溫升高,可少發紅或皮色正常,此外,因疼痛或腫塊限制可使關節活動障礙,嚴重時可局部畸形或病理性(癌細胞破壞了正常骨骼結構)。
骨癌早期癥狀
1、骨癌患者早期會在骨的表面出現一個硬的腫塊,有痛或不痛的癥狀。
2、骨癌患者早期會出現骨和關節疼痛或腫脹,經常在夜間疼痛感加強且不一定與活動有關;疼痛可以是持續鈍痛或只在受壓時感到疼痛。
3、骨癌患者早期會發生病理性骨折或變形。
4、骨癌患者早期會出現發熱、體重下降、疲勞和活動能力下降,這種狀況有時發生于晚期骨癌。
5、骨癌患者早期有持續且難以解釋的背痛。可能只是患背部疾病或背痛。
6、骨癌患者早期有一處或多處骨折,無明顯原因。在骨折被治療后應檢查有無骨肉瘤或骨質疏松癥。
7、骨癌患者早期的肢體遠端會有麻木感,因壓迫神經血管。
骨癌診斷
診斷骨瘤最主要是要監別其為良性、低度惡性與高度惡性,這與發生的年齡、性別與發生部位有極密切的關連。所以這要靠病人、骨科醫師、放射線科醫師與病理科醫師等四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做早期最正確的診斷與最佳的治療效果。
凡發生在骨骼系統各種組織如骨、軟骨、纖維組織、脂肪組織、造血系統、神經組織和未分化的網狀內皮結構等所引起的腫瘤均屬原發性骨腫瘤。通過直接浸潤、血運或淋巴系統轉移而在骨組織內形成的轉移腫瘤為繼發性骨腫瘤。骨腫瘤除有良、惡性之分外,尚有部分骨組織內的病變未能肯定其性質是否為真性骨腫瘤者,如骨纖維異常增殖癥、孤立性骨囊腫、骨嗜酸性肉芽腫、骨類脂質代謝紊亂癥等,稱瘤樣病損(骨腫瘤樣病損)。
骨癌晚期癥狀
1.伴有骨骼持續性疼痛,夜間更明顯,劇烈程度能影響正常生活。
2.疼痛部位關節與肢體有局部腫塊及腫脹,夜間尤甚且日益加重。
3.癌患部關節與肢體運動困難受限制,且肢體遠端有麻木感。
4.腫瘤處出現皮膚潰爛。
5.發生一處或多處病理性骨折、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