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萎縮是對腦組織實質結構改變而通過影像學檢查診斷的一種描述,是指人體由于多種原因而導致的腦組織體積縮小,細胞數目減少的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主要有智能改變、神態變化及運動功能障礙等三大癥候群。臨床可表現記憶減退,情緒不穩,思維能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終至智力喪失及癱瘓。分屬祖國醫學“癡呆”、“健忘”、“眩暈”、“震顫”、“失眠”、“癲證”、“郁證”、“痿證”、“虛損”等病證范疇。
本病成年人發病:多發生于50歲以上,病程可達數年至數十年,男性多于女性,腦萎縮有彌漫性腦萎縮(包括皮層萎縮、小腦萎縮及皮層、小腦、腦干萎縮)及局限性腦萎縮(多見于局限性腦器質性病變后如外傷、血管病、顱內局限性感染后等)。因其病因復雜,起病緩慢,不易被發覺,病程長,進展緩慢,而且可能逐漸加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及早發現、積極適當的控制病情和進一步治療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