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輸卵管堵塞。
(2)子宮內膜異位伴盆腔內粘連或輸卵管異常,使精子在盆腔內被巨嗜細胞吞噬。
(3)男性輕度少精、弱精癥。
(4)免疫性不育、抗精子抗體陽性。
(5)原因不明的不育。
控制性超排卵與卵泡監測 按自然周期取卵,一次周期只能得到一個卵。為了提高妊娠
率,目前在IVF-ET技術中,多采用控制性超排卵法,即選用人類促性腺激素,增強與改善卵巢功能,使一次周期能有多個卵泡發育,回收多個卵供受精。以獲得較多供移植的胚胎。但促超排卵法有時會有卵泡早熟、質量差的情況。1991年,中山醫大第一附屬醫院用下丘腦促性腺激素激動劑(GnRH-a)的噴鼻劑Buserelin進行降調節,聯合應用促性腺激素,使優勢卵泡數明顯增加 [3] 。在實施促超排卵過程中,須用陰道B超掃描監測卵泡發育數目、大小,同時監測尿LH及血內激素變化,以便適時調整用藥、正確估算取卵時間,并盡量使黃體與內膜功能、妊娠發生及妊娠維持相適應。
取卵 我院用B超引導經陰道穿刺取卵術取卵。此法不需麻醉切口,也不經過膀胱,避免了尿液對精子的傷害,優于用腹腔鏡或B超引導經腹取卵的方法。
體外授精 將取到的卵泡液注入培養皿,肉眼快速辨認含卵細胞及其外周的透明帶、放射冠的卵冠丘復合物。在解剖鏡下確認有卵細胞存在后,置入CO 2 培養箱培養4~8h,再根據復合物的形態變化判斷選擇成熟卵細胞,按每卵配10~20萬個精子的比例,投入經過洗滌優選已誘導獲能的精子,授精后16~18h觀察情況,將受精卵移入培養試管/皿內培養。
胚胎移植 于取卵后48h,胚胎發育成2~8個細胞階段或在取卵后72h胚胎發育至8~16個細胞時植入子宮。后者較符合自然受精胚胎進入子宮的時間,且在傳統體外培養條件下,只有最健康的胚胎才能活到3天,故移植成功率高。有報道,應用共培養術,可使胚胎培養至囊胚期再移植,妊娠率高達50% 。一次移植的胚胎數以2~3枚為宜。因為增加胚胎移植數,妊娠率雖呈不按比例的增加,但多胎率也會隨之增加,經對幾組移植1~6胎資料的比較 ,其中以移植3個胚胎的妊娠率相對較高,而多胎率相對較低。
胚胎凍融 不僅AID治療的精子需要凍融,在IVF-ET中由于促超排卵的應用,一次周期回收的卵泡,經受精發育的胚胎,移植后會有剩余也需要冷凍儲存,如移植失敗,就可在下個自然周期或HRT周期移植,以提高一次取卵的妊娠率。另外遇到患者因促超排卵引發的卵巢刺激綜合征,為了防止妊娠加重病情,也可將胚胎凍存,留待以后移植用。胚胎凍存的機制是,超低溫可抑制細胞的新陳代謝,使生命進入休眠狀態而保存下來。保存溫度為 -196℃,保存裝置為以液氮作致冷源的液氮罐,但在胚胎的冷凍和升溫復蘇過程中,當經過0℃~60℃這一溫區時,如降溫過快,細胞內液中的水分又會很快結冰,因為體積膨脹而漲破細胞膜,造成細胞死亡;如降溫過慢,細胞外液中的水分會先結成細小冰晶,使外液的滲透壓升高,導致細胞內液中的水分向外滲透,溶質濃度相對升高,從而引起細胞蛋白質的分解變性,細胞一樣難逃死亡厄運。因此在胚胎的凍融中,必須選擇合適的降溫與升溫速度,并借助于某些具有既能減少細胞內的冰晶形成,又能延緩細胞外液中溶質濃
度升高的冷凍保護劑的作用,才能使胚胎安全地實現凍存或復蘇。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是慢速凍快速復溫法。精子凍藏的機制和凍融的原理一如上述。
胚胎移植后監測 移植后14天驗晨尿HCG陽性為生化妊娠,顯示胚胎植入和發育正常。移植4~6周腹部B超查到胎囊、胚胎和心管搏動為臨床妊娠。
胚胎移植合并癥 主要有流產、宮外孕、多胎妊娠、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OHSS)。
妊娠率 目前為25%~35%。隨著對影響妊娠成功因素的深入研究和相應技術環節的改進,預期IVF-ET妊娠率還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