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風濕性關節炎為風濕熱的表現之一,發病人群多見于成年人(男人的患病比例大于女人),常發生于膝、肩、肘、腕等大關節,發病時各關節有疼痛感、灼燒感;發病時期多在呼吸道感染之后,出現游走性關節痛、腫及發熱和其它風濕熱的表現。下面是關于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介紹:
1、熏洗治療 熏洗療法是將中藥煎煮后,乘熱對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藥性從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
2、外用膏藥治療 風濕性關節炎病在肌肉、關節、經脈,膏藥外貼可使藥性從皮毛而入腠理,通經活絡,較服藥更有有利的一面。
3、針灸療法 治療中,根據不同的疼痛部位選取相應的穴位。針刺手法,急性期用瀉法,強刺激,甚或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放血量為0.5~1.0ml。慢性期用平補平瀉,中等刺激,并可酌加溫針或艾灸。除手法外,還可采用電針,以加強刺激,提高療效。
4、藥酒療法 酒性辛溫走竄,有祛風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用酒將治療風寒濕痹之有效中藥進行炮制,則藥力借酒力通達四肢關節,使氣血行而風濕除,筋骨強而痹病愈。長期飲用對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有較好療效。
溫馨提示是: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經常受病痛折磨,又長期以藥物為伴。病發作時,更是茶飯不香,故食宜清淡。一則可以保持較好的食欲,二則可以保持較好的脾胃運化功能,以增強抗病能力。
【參考文獻《風濕病食療與用藥》《風濕性和類風濕關節炎用藥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