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是目前唯一一個病因明確的婦科惡性腫瘤,與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的持續感染相關。HPV病毒是一種雙鏈DNA病毒,具有球形外殼,直徑55nm,主要感染皮膚粘膜上皮,導致不同病變。目前已經鑒定的HPV病毒超過200種,至少30種與生殖道粘膜感染相關。HPV婦女一生中80%可感染HPV,通常在8-10個月內被自然清除,只有少數(5%)婦女呈持續感染狀態。
高危因素
與宮頸癌相關的其它高危因素有
1.性行為:過早開始性生活,多個性伴侶。
2.月經及分娩因素:經期衛生不良,經期延長,早婚,早育,多產等。
3.性傳播疾病導致的宮頸炎癥對宮頸的長期刺激。
4.吸煙:攝入尼古丁降低機體的免疫力,影響對HPV感染的清除,導致宮頸癌特別是鱗癌的風險增加。
5.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服用口服避孕藥8年以上宮頸癌特別是腺癌的風險增加兩倍。
6.免疫缺陷與抑制:HIV感染導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術后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導致宮頸癌的發生率升高。
7.其它病毒感染:皰疹病毒II型(HSV-II)與宮頸癌病因的聯系不能排除。
二、哪些人容易得宮頸癌?
1.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者:
資料顯示,99.6%宮頸癌因HPV感染引起。
2.多性伴侶: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性伴侶數≥10個者在宮頸癌新發病例中占36%,說明多個性伴侶與宮頸原位癌及宮頸癌均有明顯的相關性。這是因為精子進入陰道后產生一種精子抗體,這種抗體一般在4個月左右方能完全消失。如果性伴侶多,性交過頻,則會產生多種抗體(異性蛋白),所以更容易患宮頸癌。
3.早婚多育者:
北京市宮頸癌防治協作組報告顯示,20歲以前結婚的患病率比21—25歲組高3倍,比26歲以后結婚者高7倍。同時宮頸癌的發生率隨產次增加而遞增,7胎以上比1—2胎的婦女高10倍以上。
4.年齡:
20歲以前的女性患宮頸癌概率較低,20—50歲宮頸癌高發,50歲以后發病率下降。總的來說,近年有年輕化趨勢。去年北京友誼醫院確診宮頸癌9例,年齡主要在34—48歲,其中40歲以下者占33.3%,40—48歲者占66.6%。
5.宮頸不典型增生者:
特別是中度和重度患者,若不積極治療,也可能轉化為宮頸癌。
此外,口服避孕藥、吸煙及低收入者也是宮頸癌高發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