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指肝細胞或肝內膽管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前者稱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后者稱膽管細胞癌(cholangiocarcinoma),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列第三位。
肝癌患者
一、【流行病學】
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近年流行病學資料提示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本病可發生與任何年齡,以40~49歲為多,男女比2~5:1。肝癌晚期的民間偏方有哪些
二、【病因和發病機理】
(一)、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作為肝癌的直接病因目前尚未得到證實,但是就目前研究認為肯定與肝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依據 ?流行病學結果提示病毒性肝炎與原發性肝癌的發病率的地理分布相一致;原發性肝癌患者中約1/3有慢性肝炎史;高發區人群HBsAg陽性率高于低發區; ?組織學顯示肝癌細胞中有HBsAg存在; ?分子生物學證實乙肝病毒的DNA序列可整合到宿主肝細胞核DNA中。
(二)肝硬化 一般認為血吸蟲性肝纖維化、膽汁性和淤血性肝硬化與原發性肝癌的發生無關。在歐美國家肝癌常發生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礎上,而我國與病毒性肝炎有關。 依據 ?原發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者占50~90%; ?病理發現肝癌合并肝硬化多為肝炎后的大結節性肝硬化。
(三)黃曲霉素(Aflatoxin,AF) 黃曲霉素B1是具有強烈毒性的致癌物質,被列為一類致癌物。依據流行病學發現在糧油、食品受B1黃曲霉素污染嚴重的地區,肝癌的發病率高; ?
動物實驗發現AF可使多種動物急性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主要是肝壞死、出血、腎炎和肺充血,慢性主要致突變、致畸和致癌作用;
(四)飲用水污染 目前研究提出飲用水是獨立于肝炎病毒感染和黃曲霉素等以外的肝癌危險因素,其有機致癌物質(如六氯苯、苯并芘,MCYST等)污染與發病密切相關。
(五)其他化學物質——如酒精(六)、其他。
三、【病理】
(一)分型
1、病理大體分型
(1)巨塊型:最多見,大小癌塊直徑>10cm者稱之,結節數量可呈單個、多個或融合成塊,形狀多為圓形,質地堅硬,呈膨脹性生長,此類癌塊組織易出現壞死,引起肝破裂。
(2)結節型:為大小、結節數目不等的癌結節組成,一般直徑5cm左右,多位于肝右葉,與周圍組織界限不如上型清楚,常伴有肝硬化。
(3)彌漫型:為米粒狀至黃豆大小的癌結節組成,分布于全肝,肉眼不易與肝硬化區別,肝腫大不明顯甚至縮小。
(4)小癌型:小癌型是指早期、體積較小的肝癌,標準為單個結節最大直徑<3cm或癌結節數不超過2個,最大直徑之和<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