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痛疾病簡介編輯本段
腹痛疾病簡介
腹痛是臨床常見的癥狀,也是促使患者就診的原因。腹痛多由腹內組織或器官受到某種強烈刺激或損傷所致,也可由胸部疾病及全身性疾病所致,此外,腹痛又是一種主觀感覺,腹痛的性質和強度,不僅受病變情況和刺激程度影響,而且受神經和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即患者對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存在差異,相同病變的刺激在不同的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時期引起的腹痛在性質、強度及持續時間上有所不同。因此,只有從疾病的病理生理、神經生理、心理學和臨床多方面進行剖析,才有可能對腹痛有正確的了解。腹痛在臨床上常分為急性與慢性兩類。
腹痛證名,出自《素問.舉痛論》 。包括脘腹、脅腹、臍腹、少腹等部位。 《 癥因脈治》 卷四:“痛在胃之下,臍之四旁,毛際之上,名曰腹痛。” 《醫宗必讀》 卷八:“腹痛分為三部,臍以上痛者,為太陰脾;當臍而痛者,為少陰腎;少腹痛者,為厥陰肝及沖脈、大小腸。” 《醫學舉要》 卷三:“腹痛一證,分無形、有形。……大抵在臟者,以肝脾腎為主;在腑者,以腸胃為主。” 《萬病回春》 卷五:“腹痛有寒、熱、食、血、濕、痰、蟲、虛、實九般也。”另有蓄血、癥瘕等亦可引致腹痛。
《景岳全書.雜證謨》 :“痛有虛實,……但當察其可按者為虛,拒按者為實;久痛者多虛,暴痛者多實;得食稍可者為虛,脹滿畏食者為實;痛徐而緩、莫得其處者多虛,痛劇而堅,一定不移者為實;痛在腸臟中,有物有滯者多實,痛在腔脅經絡為實,不干中臟而牽連腰背,無脹無滯多虛。”
腹痛 (abdominalpain)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腹腔內外臟器的病變,而表現為腹部的疼痛。腹痛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類。病因極為復雜,包括炎癥、腫瘤、出血、梗阻、穿孔、創傷及功能障礙等。腹痛為臨床常見癥狀之一可表現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復雜多數為器質性也可為功能性;多為腹腔內器官病變起也可為腹腔外器官病變所致因此在診斷時要全面考慮詳細分析病史及各項檢查結果[1] 。 病因極為復雜,包括炎癥、腫瘤、出血、梗阻、穿孔、創傷及功能障礙等。
2腹痛臨床分類編輯本段
腹痛臨床分類
一、急慢性分類法
該法是最常用的分類法:急性腹痛又稱急腹癥,具有變化多、發展快的特點,一旦延誤診斷,會造成嚴重后果,甚至引起死亡;慢性腹痛可由多種原因引起,有時診斷頗為困難。
二、病理分類法
機能性:腸道易激綜合征、腸脹氣、神經官能癥、腸痙攣等。
器質性:大腸腫瘤、巨結腸、腸扭轉、腸套疊、腸粘連、炎性腸病形成的瘢痕狹窄等。
3腹痛輔助檢查編輯本段
腹痛輔助檢查
1、血、尿、糞的常規檢查: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提示炎癥病變、幾乎是每個腹痛病人皆需檢查的項目。尿中出現大量紅細胞提示泌尿系統結石、腫瘤或外傷。有蛋白尿和白細胞則提示泌尿系統感染。膿血便提示腸道感染,血便提示絞窄性腸梗阻、腸系膜血栓栓塞、出血性腸炎等等。
2、血液生化檢查:血清淀粉酶增高提示為胰腺炎,是腹痛鑒別診斷中最常用的血生化檢查。血糖與血酮的測定可用于排隊糖尿病酮癥引起的腹痛。血清膽紅素增高提示膽疲乏疾病。肝、腎功能及電解質的檢查對判斷病情亦有幫助。
3、腹腔穿刺液的常規及生化檢查:腹痛診斷未明而發現腹腔積液時,必須作腹腔穿刺檢查。穿刺所得液體應送常規及生化檢查,必要時還需作細菌培養。不過通常取得穿刺液后肉眼觀察已有助于腹腔內出血、感染的診斷。
4、 X線檢查:腹部X線平片檢查在腹痛的診斷中應用最廣。膈下發現游離氣體的、胃腸道穿孔幾可確定。腸腔積氣擴張、腸中多數液平則可診斷腸梗阻。輸悄管部位的鈣化影可提示輸尿管結石。腰大肌影模糊或消失 的提示后腹膜炎癥或出血。X線鋇餐造影、或鋇灌腸檢查可以發現胃十二指腸潰瘍、腫瘤等。唯在疑有腸梗阻時應禁忌鋇餐造影。膽囊、膽管造影,內鏡下的逆行胰膽管造影及經皮穿刺膽管造影對膽系及胰腺疾病的鑒別診斷甚有幫助。
5、實時超聲與CT檢查:對肝、膽、胰疾病的鑒別診斷有重要作用,必要時依超聲檢查定位作肝穿刺等肝膿腫、肝癌等可因而確診。
6、內鏡檢查:可用于胃腸道疾病的鑒別診斷,在慢性腹痛的患者中常有此需要。
7、B超檢查 主要用于檢查膽道和泌尿系結石、膽管擴張、胰腺及肝脾腫大等。對腹腔少量積液、腹內囊腫及炎性腫物也有較好的診斷價值。
8、心電圖檢查 對年齡較大者,應作心電圖檢查,以了解心肌供血情況,排除心肌梗死和心絞痛
4腹痛自我診斷編輯本段
腹痛自我診斷
腹部的脹痛、絞痛、鉆頂樣疼痛、隱痛及燒灼痛等均屬腹痛范疇,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按照起病的急緩程度又可以分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急性腹痛發病急,變化快,病情重。病因復雜,定位往往不十分準確;慢性腹痛起病緩慢,病程長,或繼發于急性腹痛之后,定位準確。
急性腹痛由多種原因引起,按照其病變的部位大致可分為以下兩類:
1、腹腔內病變。
① 臟器炎癥--常見于急性胃炎、急性腸炎、急性肝炎、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闌尾炎、急性腹膜炎及急性腎盂腎炎等。
② 臟器穿孔--常見于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胃癌穿孔及腸穿孔。
③ 臟器阻塞或扭轉--常見于胃粘膜脫垂、急性腸梗阻、膽道蛔蟲癥、膽結石、腎與輸尿管結石及卵巢囊腫蒂扭轉等。
④ 臟器破裂出血--常見于肝脾破裂、宮外孕等。
⑤ 臟器血管病變--常見于腸系膜動脈硬化及梗塞、門靜脈栓塞、脾梗塞、腎梗塞、腹主動脈瘤及夾層主動脈瘤等。
⑥ 其它--如急性胃擴張、痛經等。
2、腹腔外疾病。
① 胸部疾病--如肺炎、胸膜炎及急性心肌梗死等。
② 中毒及代謝障礙疾病--如鉛中毒、糖尿病酮癥及尿毒癥等。
③ 變態反應及其它疾病--如腹型變態性疾病、急性溶血、腹型癲癇及神經官能癥等。
慢性腹痛有定位準確的特點,
可按其腹痛的部位進行以下分類:
1、慢性右上腹痛--常見于慢性肝炎、肝膿腫、肝癌、慢性膽囊炎、膽石癥及潰瘍病等。
2、慢性中上腹痛--常見于食管裂孔疝、食管炎、賁門癌、胃與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經官能癥、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等。
3、慢性左上腹痛--常見于慢性胃炎、慢性胰腺炎等。
4、慢性左、右腰腹痛--常見于腎下垂、慢性腎盂腎炎及泌尿系結石等。
5、慢性右下腹痛--常見于慢性闌尾炎、腸結核及右側輸卵管卵巢炎等。
6、慢性下腹痛--常見于慢性膀骯炎、前列腺炎及慢性盆腔炎等。
7、慢性左下腹痛--常見于慢性痢疾、慢性結腸炎、直腸與乙狀結腸癌及左側輸卵管卵巢炎等。
8、慢性廣泛性與不定位性腹痛--常見于結核性腹膜炎、腸粘連、腸蛔蟲癥及神經官能癥等
5腹痛發病原因編輯本段
腹痛發病原因
1、胃部疾病:消化性潰瘍患者、胃炎患者、胃癌患者也都是以腹痛為主要表現形式之一的。
2、腸道疾病:小腸及結腸疾病,常見的有腸梗阻、闌尾炎、腸炎、痢疾、腸道寄生蟲病也會造成。
3、其他疾病:膽道和胰腺疾病如膽囊炎、膽石癥、胰腺炎、胰頭癌、急慢性肝炎、肝癌也會引起腹痛。
4、炎癥:腹膜炎,常繼發于胃腸穿孔,脾破裂,也會造成急性腹痛。
5、生活習慣:由于長期的飲食無規律、酗酒、抽煙等,損傷腸胃,粘膜組織損傷,再受到外界刺激或者飲食刺激會引發疼痛,如冰水等。
6、腸胃功能紊亂:常常是因為情緒緊張、焦慮、生活與工作上的困難、煩惱、意外不幸等,造成腸胃功能錯亂導致的腹痛,也比較常見。
6腹痛癥狀特點編輯本段
腹痛癥狀特點
1、腹痛本身的特點:腹痛的部位常提示病變的所在,是鑒別診斷的重要因素。疼痛程度不一,可有酸痛、脹痛、刀割樣痛、絞痛、鉆頂樣痛等;有陣發性腹痛、持續性腹痛等。
2、伴隨的癥狀:可伴隨發熱、嘔吐、腹瀉、咳嗽、心律紊亂、血壓下降等。
3、體壓:腹部的體征是檢查的重點。有全腹壓痛、反跳痛、無明顯壓痛。
7腹痛并發癥編輯本段
腹痛并發癥
1、急性闌尾炎
大多數患者起病時先感中腹持續性隱痛,數小時后轉移至右下腹,呈持續性隱痛,伴陣發性加劇。亦有少數患者起病時即感右下腹痛。中上腹隱痛經數小時后轉右下腹痛為急性闌尾炎疼痛的特點。可伴發熱與惡性。檢查可在麥氏點有壓痛,并可有肌緊張,是為闌尾炎的典型體征。結合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急性闌尾炎的診斷可以明確。
2、急性胃腸炎
腹痛以上腹部與臍周部為主,常呈持續性急痛伴陣發性加劇。常伴惡心、嘔吐、腹瀉,亦可有發熱。體格檢查時可發現上腹部或及臍周部有壓痛,多無肌緊張,更無反跳痛,腸鳴音稍亢進。結合發病前可有不潔飲食吏不難診斷。
3、胃、十二指腸潰湯
好發于中青年,腹痛以中上腹部為主,大多為持續性陷痛,多在空腹時發作,進食或服制酸劑可以緩解為其特點。體格檢查可有中上腹壓痛,但無肌緊張亦無反跳痛。頻繁發作時可伴糞便怨血試驗陽性。胃腸鋇餐檢查或內鏡檢查可以確立診斷。
8腹痛臨床表現編輯本段
腹痛臨床表現
(1) 腹痛本身的特點:腹痛的部位常提示病變的所在,是鑒別診斷的重要因素。不過許多內臟性疼痛常定位含糊。所以壓痛的部位要較病人主覺疼痛的部位更為重要。疼痛的放射部位時診斷亦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如膽道疾病常有右側肩背部的射痛、胰腺炎的疼痛常向左腰部放射。腎絞痛則多向會陰部放射等。
(2) 伴隨的癥狀:腹痛的伴隨癥狀在鑒別診斷中甚為重要。伴發熱的提示為炎癥性病變。伴吐瀉的常為食物中毒或胃腸炎、僅伴腹瀉的為腸道感染、伴嘔吐可能為胃腸梗阻、胰腺炎。伴黃疸的提示膽道疾病。伴便血的可能是腸套疊、腸系膜血栓形成。伴血尿的可能是輸尿管結石。伴腹脹的可能為腸梗阻,伴休克的多為內臟破裂出血、胃腸道穿孔并發腹膜炎等等。而如上腹痛伴發熱、咳嗽等則需考慮有肺炎的可能,上腹痛伴心律紊亂、血壓下降的則心肌梗塞亦需考慮等等。
(3) 體壓:腹部的體征是檢查的重點。首先應查明是全腹壓痛還是局部壓痛。全腹壓痛表示病灶彌散、如麥氏點壓痛為闌尾炎的體征。檢查壓痛時尚需注意有無肌緊張與反跳痛。肌緊張往往提示為炎癥,而反跳痛則表示病變(通常是炎癥——包括化學性炎癥)涉及腹膜。不定期需注意檢查有無腹塊,如觸及有壓痛和邊界模糊的腹塊,多提示為炎癥。無明顯壓痛,邊界亦較清晰的腫塊,提示有腫瘤的可能性。腫瘤性的腫塊質地皆較硬。腸套疊、腸扭轉閉袢性腸梗阻亦可捫及病變的腸曲,在小兒小腸中的蛔蟲團、在老人結腸中的糞便亦可能被當作“腹塊”捫及。
9腹痛治療措施編輯本段
腹痛治療措施
腹痛者應查明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有些如絞窄性腸梗阻、胃腸道穿孔、壞死性胰腺炎、急性闌尾炎等尚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腹痛的一般治療包括
1、禁食、輸液、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的紊亂。
2、積極搶救休克。
3、有胃腸梗阻者應予胃腸減壓。
4、應用廣譜抗生素以預防和控制感染。
5、可酌用解痙止痛劑,除非診斷已經明確應禁用麻醉止痛劑。
6、其他對癥治療。
10腹痛中醫論治編輯本段
腹痛中醫論治
1、寒凝腹痛治法:溫中散寒,理氣止痛,方藥:良附丸合正氣天香散加減。
2、熱結腹痛治法:清熱化濕,通腑導致,方藥:大承氣湯加減。
3、虛寒腹痛治法:溫中補虛,緩急止痛。方藥:黃芪建中湯加味。
4、食積腹痛治法:消食導滯,方藥:枳實導滯丸加減。
5、氣滯腹痛治法:舒肝解郁,行氣止痛,方藥:柴胡疏散加減。
6、血瘀腹痛治法:活血化瘀、止痛,方藥:少腹逐瘀湯加減。
11腹痛飲食保健編輯本段
腹痛飲食保健
1、【組成】連須蔥、老姜、蘿卜各等量。【用法】黃搗爛,分為2份,炒熱,交替熨痛處。【主治】腹痛。
2、【組成】生姜、蔥白。【用法】共搗爛,熱酒沖服,或敷臍部。【主治】寒性腹痛。
3、【組成】帶殼龍眼、米酒。【用法】焙干研末,每次服10克,米酒送服。【主治】寒性腹痛。
4、【組成】白胡椒、綠豆各等份、黃酒適量。【用法】共為細末,溫黃酒送下,每次3克、1日2次。【主治】受寒腹痛。【組成】大茴香9克、酒少許。【用法】水煎服。
6、【組成】大蒜1500克、酒、醋備半。用法】浸泡于瓶中10天,食蒜。【主治】受寒腹痛。
7、【組成】溫吶臍50克(搗爛布包)、白酒500毫升。【用法】浸泡封固7犬,每次飲1小盅。【主治】小腹脹痛及腰背冷氣。
8、【組成】黃酒50毫升、丁香2粒。【用法】隔水蒸10分鐘,趁熱飲酒。【主治】感寒腹痛。
9、【組成】炮姜、肉桂各等份。【用法】共為細末,摻膏藥貼臍上。【主治】寒性腹痛。
10、【組成】胡椒10粒、蔥白30克、百草霜15克。【用法】共為丸,如梧桐子大,納臍中取汗。【主治】腹痛。
11、【組成】生姜15克、吳茱萸9克。【用法】吳茱萸研為細末,煎生姜湯送服。【主治】寒性腹痛。
12、【組成】枯礬6克、胡椒每歲1粒、蔥白一段、棗1枚。【用法】前二藥研為細未,同余藥搗爛,貼于肚臍、天樞、關元穴。【主治】寒實腹痛。
13、【組成】蔥白10根、鹽50克。【用法】炒熱布包熨腹部。【主治】受寒腹痛。
14、【組成】烏梅、花椒、生姜。【用法】水煎服。【主治】食積腹痛。
15、【組成】細辛、皂角各等份,蜂蜜適量。【用法】前二藥為未,蜂蜜煉制滴成珠狀,滲入藥粉,按3比7混勻,制成條狀,塞肛門。【主治】蟲積腹痛。
16、【組成】大黃、干姜、巴豆各30克。【用法】共為細未,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粒米湯送下。【主治】腹痛。
17、【組成]制香附30克、白酒500毫升。【用法】泡7天,每次20毫升,1日3次服。【主治】小腹痛。
18、【組成】生姜36克、杏仁12克。【用法】水煎服。【主治】氣滯腹痛。
19、【組成】菜菔子120克、生姜60克、連須蔥白500克。【用法】共搗爛,加酒炒,布包熨腹部。【主治】氣滯腹痛。
20、【組成】吳茱萸2克、生姜6克、蔥白2根,粳米適量。【用法】吳茱萸研為細未,姜蔥切碎,米煮粥,粥成,下上藥,同煮,食之。【主治】虛寒腹痛。
21、【組成】蜀椒5克、面粉150克、生姜3片。【用法】蜀淑研為細未,與面粉和勻,煮湯,后加生姜煮。早晚服之。【主治】虛寒腹痛。
22、【組成】干姜、良姜各3克,粳米適量。【用法】先煮二姜,再人粳米,煮粥食之。【主治】虛寒腹痛。
23、【組成】當歸10克、生姜12克、紅糖30克。【用法】水煎服。【主治】虛寒腹痛。
24、【組成】炮姜、麥芽備10克,花椒50粒。【用法】水煎服。【主治】腹冷痛。
25、組成】生姜、肉豆蔻各6克,粳米適量。【用法】前二藥搗爛,米煮粥,待煮開,加入二藥煮成粥食之。
26、【組成】生姜、鹽。【用法】生姜搗汁,留汁加等量鹽炒至紅色,徐加姜汁,至姜汁炒干,研末。每次3克,1日2次。【主治】腹痛。
27、【組成】姜汁、黃酒各適量。【用法】混合服。【主治】腹痛。
28、【組成】木爪120克、小茴香90克、青皮60克。【用法】共為細未,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6克,1日3次,食后溫酒送下。【主治】臍下痛。
29、【組成】蔥白、醋。【用法】搗爛炒熱敷痛處。【主治】少腹痛。
30、【組成】綠茶2克、赤芍10克、甘草5克。【用法】后二藥加水1000毫升煮15分鐘,入茶。分5次服。【主治】胃腸痙攣痛。
31、【組成】胡椒9粒、棗7枚、黃酒適量。【用法】共搗爛,黃酒送服。【主治】腹痛、胃痛。
32、【組成】東風茶根莖10克、黃酒適量。【用法】同加水煎,服之。【主治】夏季穢氣腹痛。
12腹痛應急處理編輯本段
腹痛應急處理
1、臥床休息,取俯臥位可使腹痛緩解,也可雙手適當壓迫腹部可使腹痛緩解。
2、適當給予解痙藥物如阿托品、654-2或維生素K3可暫時緩解腹痛。
3、若是暴飲暴食所致腹痛、腹瀉者,可試用桐油按摩腹部,往往可起到一定止痛效果。
4、腹痛劇烈且伴有嘔吐、高熱、血便和腸型時,應速送醫院治療,不宜外留家中以免耽誤病情。
5、腹痛(成人腹痛同):用一片桔皮敷在肚臍上。再用半斤鹽炒熱(不要太燙),敷在桔皮上,可立即止痛。
13腹痛輔助檢查編輯本段
腹痛輔助檢查
1、血、尿、糞的常規檢查: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提示炎癥病變、幾乎是每個腹痛病人皆需檢查的項目。尿中出現大量紅細胞提示泌尿系統結石、腫瘤或外傷。有蛋白尿和白細胞則提示泌尿系統感染。膿血便提示腸道感染,血便提示絞窄性腸梗阻、腸系膜血栓栓塞、出血性腸炎等等。
2、血液生化檢查:血清淀粉酶增高提示為胰腺炎,是腹痛鑒別診斷中最常用的血生化檢查。血糖與血酮的測定可用于排隊糖尿病酮癥引起的腹痛。血清膽紅素增高提示膽疲乏疾病。肝、腎功能及電解質的檢查對判斷病情亦有幫助。
3、腹腔穿刺液的常規及生化檢查:腹痛診斷未明而發現腹腔積液時,必須作腹腔穿刺檢查。穿刺所得液體應送常規及生化檢查,必要時還需作細菌培養。不過通常取得穿刺液后肉眼觀察已有助于腹腔內出血、感染的診斷。
4、 X線檢查:腹部X線平片檢查在腹痛的診斷中應用最廣。膈下發現游離氣體的、胃腸道穿孔幾可確定。腸腔積氣擴張、腸中多數液平則可診斷腸梗阻。輸悄管部位的鈣化影可提示輸尿管結石。腰大肌影模糊或消失 的提示后腹膜炎癥或出血。X線鋇餐造影、或鋇灌腸檢查可以發現胃十二指腸潰瘍、腫瘤等。唯在疑有腸梗阻時應禁忌鋇餐造影。膽囊、膽管造影,內鏡下的逆行胰膽管造影及經皮穿刺膽管造影對膽系及胰腺疾病的鑒別診斷甚有幫助。
5、實時超聲與CT檢查:對肝、膽、胰疾病的鑒別診斷有重要作用,必要時依超聲檢查定位作肝穿刺等肝膿腫、肝癌等可因而確診。
6、內鏡檢查:可用于胃腸道疾病的鑒別診斷,在慢性腹痛的患者中常有此需要。
7、B超檢查 主要用于檢查膽道和泌尿系結石、膽管擴張、胰腺及肝脾腫大等。對腹腔少量積液、腹內囊腫及炎性腫物也有較好的診斷價值。
8、心電圖檢查 對年齡較大者,應作心電圖檢查,以了解心肌供血情況,排除心肌梗死和心絞痛。
14腹痛預防編輯本段
腹痛預防
腹痛預防與調攝的大要是節飲食,適寒溫,調情志。寒痛者要注意保溫,虛痛者宜進食易消化食物,熱痛者忌食肥甘厚味和醇酒辛辣,食積者注意節制飲食,氣滯者要保持心情舒暢。
防運動時腹痛的發生,應避免精神緊張,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注意循序漸進加大運動量,量力而行。此外,劇烈運動前,既不要吃得過飽,不要吃平時不習慣的食物,也不要餓著肚子參加運動,一般在飯后1小時后再進行運動為好。
15腹痛治療編輯本段
腹痛治療
治療
由于引起腹痛的疾病甚多,所以最重要的是盡快確定腹痛的原因,在遇到腹痛患者時,其處理或治療原則應遵循以下幾個方面。
1.急性腹痛者,應根據腹痛的性質、部位持續時間及有無放射痛等特點并結合隨之產生的伴隨癥狀以及腹部體檢的結果初步作出可能的診斷。
2.根據初步診斷的結果,應及時進行必要的化驗或特殊檢查。如三大常規、血、尿淀粉酶、肝腎功能、腹部或下腹部B超檢查(包括泌尿系統及盆腔)腹部平片、胸片,必要時行CT或MRI檢查;老年人還應作心電圖等檢查,以便及時明確診斷。
3.對急性腹痛者,還應隨時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其生命體征,包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及尿量變化等。
4.對急性腹痛者在未明確診斷前不能給予強效鎮痛藥,更不能給予嗎啡或哌替啶(杜冷丁)等麻醉性鎮痛藥,以免掩蓋病情或貽誤診斷。只有當診斷初步確立后,始能應用鎮痛藥或解痙藥鶒,緩解患者的痛苦。
5.已明確腹痛是因胃腸穿孔所致者,應禁食,補充能量及電解質,并應及時應用廣譜抗生素,為及時手術治療奠定良好的基礎。
6.如急性腹痛是因肝或脾破裂所致時(如肝癌癌結節破裂或腹外傷致肝脾破裂等),腹腔內常可抽出大量血性液體,患者常伴有失血性休克,此時,除應用鎮痛藥外,還應積極補充血容量等抗休克治療,為手術治療創造良好條件。
7.腹痛是因急性腸梗阻、腸缺血或腸壞死或急性胰腺炎所致者,應禁食并上鼻胃管行胃腸減壓術,然后再采用相應的治療措施。
8.已明確腹痛是因膽石癥或泌尿系結石所致者,可給予解痙藥治療。膽總管結石者可加用哌替啶(杜冷丁)治療鶒
9.生育期婦女發生急性腹痛者,尤其是中、下腹部劇痛時應詢問停經史,并及時作盆腔B型超聲波檢查,以明確有無宮外孕、卵巢囊腫蒂扭轉等疾病。
10.急性腹痛患者,雖經多方檢查不能明確診斷時,如生命體征尚平穩,在積極行支持治療的同時健康搜索,仍可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觀察過程中如癥狀加重,當疑及患者有內臟出血、腸壞死、空腔臟器穿孔或彌漫性腹膜炎時則應及時剖腹探查以挽救患者生命。
11.因慢性腹痛的病因亦甚多對每例慢性腹痛患者而言,也應根據其腹痛的特點規律及疼痛部位做出初步診斷。不少情況下,需要排除有關疾病,做出其腹痛的 病因診斷。然而,為了減輕患者的腹痛,在未明確診斷前可以應用鎮靜藥、解痙藥或者一般的鎮痛藥,但不應給予哌替啶(杜冷丁)等強烈的鎮痛藥。一般而言空腔 臟器病變引起的腹痛,應用抗膽堿藥(如阿托品、丁溴東莨菪堿)腹痛常能夠得到緩解;而實質性臟器所致的腹痛,常需應用鎮痛藥(如布桂嗪或曲馬朵等),其疼 痛才能緩解因此,根據應用解痙藥或鎮痛藥后腹痛緩解的情況可初步判斷患者是空腔臟器的病變可能性大,還是實質性臟器的病變可能性大。爾后,再選擇有關的檢 查來協助診
16腹痛性質編輯本段
腹痛性質
鈍痛
常見的大腸病有腸道易激綜合征、肝脾曲綜合征、Chilaiditi綜合征、乙狀結腸周圍炎、瘢痕性結腸系膜炎、Golden病、潰瘍性大腸炎、Crohn病、大腸癌、闌尾炎初期等。
疝痛
常見的大腸病有腸閉塞(包括單純性和絞窄性及乙狀結腸扭轉),小兒回盲部腸套疊,還有腸道易激綜合征的痙攣期。全身性疾病還有鉛中毒和卟啉病。
激痛
常見的大腸病有腸穿孔,腸破裂,急性腹膜炎,老年性大腸憩室穿孔,潰瘍性大腸炎合并中毒性巨結腸,白血病并發大腸穿孔,腸系膜動脈栓塞引起的腸系膜動脈綜合征等。
1、腹腔器官急性炎癥
如急性胃炎、急性腸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壞死性腸炎、急性膽囊炎等。
2、空腔臟器阻塞或擴張
如腸梗阻、膽道結石、膽道蛔蟲癥、泌尿系結石梗阻等。
3、臟器扭轉或破裂
如腸扭轉、腸絞扎、腸系膜或大網膜扭轉、卵巢扭轉、肝破裂、異位妊娠破裂等。
4、腹膜炎癥
多由胃腸穿孔引起,少部分為自發性腹膜炎。
5、腹腔內血管阻塞
如缺血性腸病、夾層主動脈瘤等。
6、腹壁疾病
如腹壁挫傷、膿腫及腹壁帶皰疹。
7、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牽涉性痛
如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絞痛、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胸膜炎、食管裂孔疝。
8、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
如腹型過敏性紫癜、 尿毒癥、鉛中毒、血卜啉病等。
17腹痛急性腹痛編輯本段
腹痛急性腹痛
急性腹痛伴隨下列癥狀,有提示診斷的意義:
1.伴黃疸。可見于急性肝、膽道疾病、胰腺疾病、急性溶血、大葉性肺炎等。
2.伴寒戰、高熱。可見于急性化膿性膽道炎癥、腹腔臟器膿腫、大葉性肺炎、化膿性心包炎等。
3.伴血尿。常是泌尿系統病。
4.伴休克。常見于急性腹腔內出血、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道炎癥、絞窄性腸梗阻、消化性潰瘍急性穿孔、急性胰腺炎、腹腔臟器急性扭轉、急性心肌梗塞、休克型肺炎等。
18腹痛慢性腹痛編輯本段
腹痛慢性腹痛
1、腹腔臟器的慢性炎癥 如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慢性膽囊炎及膽道感染、慢性胰腺炎、結核性腹膜炎、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Crohn)病等。 2、空腔臟器的張力變化 如胃腸痙攣或胃腸、膽道運動障礙等。
3、胃、十二指腸潰瘍。
4、腹腔臟器的扭轉或梗阻 如慢性胃扭轉。
5、臟器包膜的牽張 實質性器官因病變腫 脹,導致包膜張力增加而發生的腹痛,如肝 淤血、肝炎、肝膿腫、肝癌等。
6、中毒與代謝障礙 如鉛中毒、尿毒癥等。
7、腫瘤壓迫及浸潤 以惡性腫瘤居多 ,可能 與腫瘤不斷長大,壓迫與浸潤感覺神經有關。
8、胃腸神經功能紊亂 如胃腸神經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