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腎陽虛多由感受寒邪較重,或久病耗氣損傷脾腎之陽氣,或久瀉不止,損傷脾腎之陽,或其他臟腑的虧虛,累及脾腎兩臟等引起。脾虛陽氣不足,多引起大腸功能失調,表現為或腹瀉,或便秘。吸收不良綜合癥、潰瘍性結腸炎、習慣性便秘常出現或伴有此癥。
一、泌尿生殖方面:
夜間多尿:一般夜尿次數在2次以上,或尿量超過全日的1/4,嚴重者夜尿一小時一次,尿量接近或超過白天尿量,出現這樣的情況就屬于“夜間多尿”。白天小便正常,獨夜間尿多,正是本癥的特點,多因腎氣虛弱所造成。要徹底根治,必須抓住溫扶先天腎陽之氣這一主要環節,增強腎氣的固攝氣化作用,才能獲得陽復陰退的效果。
二、精神狀態方面:
1、畏寒肢冷:“畏寒”指有怕冷而且怕風吹的感覺。“肢冷”指四肢手足冰冷,甚至冷至肘、膝關節的癥狀。“畏寒肢冷”往往伴隨腰膝酸痛、神疲倦臥、少氣懶言、口淡不渴等腎虛病癥。
2、頭暈無力,失眠多夢:腎作為人體重要的臟器之一滋養和溫煦著其他臟腑,若其他器官久病不愈,就容易傷及腎臟。許多慢性病如慢性肝炎、冠心病、支氣管哮喘、高血壓等病人,往往伴隨有腎虛癥狀。要想根治腎虛,徹底治好其他器官的疾病是根本之道,否則都是“治標不治本”之舉。
3、腰痛:腰痛根本在于腎虛,可分為內傷和勞損。內傷腎虛一般指先天不足、久病體虛或疲勞過度所致。輕者難以彎腰或直立,重者出現足跟疼痛、腰部乏力等癥;勞損指體力負擔過重,或長期從事同一固定姿勢的工作(使用電腦、開車等),久之會損傷腎氣,導致腎精不足。
4、頭暈耳鳴:很多人經歷過頭暈的感覺,那種眼睛發花、天旋地轉、惡心嘔吐的滋味并不好受,而且頭暈患者常伴有耳鳴之聲,妨礙聽覺,長久下去,甚至會導致耳聾。造成頭暈耳鳴的原因多與肝腎相關。中醫上講“腎藏精生髓,髓聚而為腦”,所以腎虛可致使髓海不足,腦失所養,出現頭暈、耳鳴。治療時應補益腎氣,精足則髓滿,頭暈耳鳴也就自然可以得以消除。
三、身體其它方面:
1、哮喘:腎臟有“納氣”的功能。因腎虛不能納氣,就會引起喘息氣短,呼多吸少,使你感到難以暢快呼吸。厲害的情況下,伴隨氣喘還可能出現喘氣加重、冷汗直冒等癥狀。臨床上,哮喘要想治愈必須斬斷病根,通過補腎納氣,增強體質以緩解癥狀,減少復發機會。
2、性功能降低,性欲降低。陽萎或陽物舉而不堅,遺精、滑精、早泄,顯微鏡檢查可見精子減少或精子活動力減低,不育。
3、容顏早衰眼袋、黑眼圈,膚色晦暗無光澤,膚質粗糙、干燥,出現皺紋,色斑,中年暗瘡,肌膚缺乏彈性;早衰,食欲不振,骨骼與關節疼痛,不耐疲勞,乏力,視力減退,聽力衰減。脫發白發頭發脫落或須發早白,牙齒松動易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