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類型的丙肝患兒可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特點。那么在臨床上小兒丙肝的癥狀表現分別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聽聽肝病專家的分析和講解:
1、急性丙型肝炎
該類型的丙肝多起病隱匿,癥狀較輕,常見乏力或活動耐力下降、厭食、腹部不適等癥狀;約25%的疾病丙肝患兒會出現輕度黃疸,肝臟輕到中度增大,脾大者較為少見;ALT可表現為單相或多相型增高,后種類型預示肝損害嚴重或易發展成慢性型。急性丙型肝炎的病程約3~6個月或更長時間,其中約有40%~60%的患兒轉變為慢性肝炎。
2、慢性丙型肝炎
小兒慢性丙肝的分型與乙肝相同。病毒血癥可呈持續性或間歇性,其中又以持續性較為多見,患兒自然痊愈的可能性極小,部分可發展為肝炎肝硬化。
3、亞臨床型丙型肝炎
該型為兒科常見的臨床類型。患兒常無肝炎癥狀,多在體檢或因其他疾病就醫時發現肝炎病情,可進一步追查病原方而得以診斷。同時,追問相關病史可發現部分亞臨床型丙肝患兒尚處于急性期,而部分已進入慢性階段。
4、嬰兒HCV感染
嬰兒丙肝患者多為顯性感染,易出現黃疸,并可呈短暫的病毒血癥,即在出生數月后病毒血癥消失,抗HCV多隨之陰轉。
5、急性黃疸型丙肝
約數日至2周。病毒入侵血液后引起病毒血癥和輕微的肝臟損害。起病明顯者占80%,首先出現全身不適和乏力,小兒常伴有低熱。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起病急,有輕、中度發熱,也有高熱伴寒戰者,呈弛張熱。常見癥狀有食欲不振、惡心、厭油、嘔吐、腹痛和腹脹,少數有腹瀉或便秘等。有些患者可出現明顯的頭痛、肌肉痛、關節痛或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有的則有蕁麻疹。隨著病程發展,胃腸道癥狀會逐漸加重,肝臟進行性腫大,尿色加深。重癥患者會出現精神神經癥狀以及出血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