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認為,帶狀皰疹系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經過血行傳播,在皮膚上出現水痘,但大多數人感染后不出現水痘,是為隱性感染,成為帶病毒者。
此種病毒為嗜神經性,在侵入皮膚感覺神經末梢后可沿著神經移動到脊髓后根的神經節中,并潛伏在該處當宿主的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時,如患感冒、發熱、系統性紅斑狼瘡以及惡性腫瘤時,病毒又被激發,致使神經節發炎壞死。
同時再次激活的病毒可以沿著周圍神經纖 維再移動到皮膚發生皰疹。
傳統中醫學認為
一、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飲食失調,以致脾失健運,濕濁內停,郁而化熱,濕熱搏結,兼感毒邪而發。
二、以針灸立場言,帶狀皰疹病常為心經火旺、脾肺濕熱與肝膽火旺所引發。
傳統中醫依辯證論治,把帶狀皰疹分為三型施治
1.熱盛型
主證
局部皮損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自覺口苦咽干、口渴,煩悶易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質紅,舌苔薄黃或黃厚,脈弦滑微數。
辯證
肝膽熱盛,氣滯濕阻,兼感毒邪。
治法
清利濕熱,解毒止痛。
2.濕盛型
主證
皮膚顏色較淡,皰壁松弛,疼痛略輕,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飲,不思飲食,食后腹脹,大便時涯,女性患者常見白帶多。舌質淡體胖,舌苔白厚或白膩,脈沉緩或滑。
辯證
脾失健運,蘊濕不化,兼感毒邪。
治法
健脾利濕,佐以解毒。
3.氣滯血瘀型
主證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質暗,苔白,脈弦細。
辯證
氣滯血瘀,余毒未盡。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清解余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