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血的原因有很多種,大便出血是很常見的疾病,如果患有大便出血應該結合臨床癥狀做相關檢查,如大便常規、潛血試驗、腫瘤標志物、鋇餐透視、胃鏡、腸鏡等。
由于便血顏色不同,疾病種類也不同,鮮紅色便血:肛裂、內痔、直腸息肉、直腸癌等,暗紅色便血:食管、胃、十二指腸和空腸上段出血;急性壞死性出血性小腸炎等;建議您及時到醫院檢查確診,然后對癥治療,早治早好,以免延誤病情。
大便出血:即血從肛門而出,或隨大便挾雜而下,或下純血。一般認為消化道出血量在50 毫升以上即可出現黑便。血液從肛門排出,大便帶血,或全為血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均稱為便血。便血一般見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別是結腸與直腸的出血,但偶爾可見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顏色取決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與血液在腸道停留的時間。便血伴有皮膚、貓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現象者,多見于血液系統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1、痔瘡便血:其便血發生在排便過程中或便后,血色鮮紅,血與糞便不混合。
2、肛裂便血:其血色鮮紅,滴出或手紙擦拭可見,新鮮肛裂便后有肛門劇烈疼痛。
3、消化道疾病便血:大便呈柏油狀或呈黑紅色,出血部位多在上消化道;如果血色純紅,則多是下消化道疾病出血。
4、直腸癌便血:其便血呈鮮紅色,滴狀附于大便表面;晚期伴有肛門直腸下墜和全身消瘦,大便次數增加,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5、直腸便血、結腸息肉:其血色鮮紅,無痛,血與大便不混合。潰瘍性結腸炎、痢疾多半混有黏液或呈膿血便,并伴有下腹痛、發熱、便頻等癥狀。
6、全身性疾病便血:如白血病、血友病、尿毒癥以及某些少見的傳染病,便血的同時,會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現象。
溫馨提示:未婚女青年月經期必須注意休息,必須重視陰部清潔衛生,否則容易導致肛門粘膜炎癥,破裂出血。
【參考文獻:《中醫肛腸科學》《肛腸疾病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