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發熱待查病因
1 局灶性感染如肝內及膽道感染、膈下膿腫、齒齦膿腫、感染性心內膜炎等。感染的部位來判斷細菌感染:消化道、呼吸道、心血管等
2 結核病
·結核病是發熱待查中最常見的全身性感染之一,近年來,國內外結核的發病率有升高的趨勢,且結核耐藥性問題也日益尖銳,不典型結核常見,粟粒性結核并非少見,且結素試驗常可陰性,肺外結核約50%胸部放射學檢查正常。 3 感染性疾病中發熱性疾病還有傷寒和斑疹傷寒、瘧疾、恙蟲病、布氏桿菌病、鉤體病等 B 腫瘤性發熱 其特點是·全身中毒癥狀不甚明顯; ·以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病、白血病、腎上腺瘤、肝臟腫瘤及腸道腫瘤較常見; ·大多實體性腫瘤出現發熱病程較晚,熱度也較低。 C 風濕結締組織病及過敏性疾病 1 風濕結締組織病常見的有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結節性多動脈炎、風濕熱、類風濕關節炎、混合結締組織病等。診斷往往依賴病人特征性的關節、皮膚或血管損害表現,并結合相應的免疫學檢查。 其中重點要注意的變應性亞敗血癥(成人Still病),其特點是: (1)·好發于年輕人,成年后有自愈傾向; (2)·臨床表現與敗血癥極為相似,癥狀無特異性; (3)·一般以發熱伴多形性皮疹為常見表現,可有頑固而劇烈的咽痛; (4)·糖皮質激素治療有特效; (5)·診斷應慎重,須嚴格排除感染性疾病的可能
2 過敏性疾病(主要是藥物熱)
(1)致熱藥物: ·較常見的有抗生素、磺胺類、異煙肼、丙基硫氧嘧啶、對氨水楊酸、苯妥英鈉等; ·實際上,任何藥物都可以引起發熱,包括哪些曾長期使用或以前曾使用過而未出現過問題的藥物。尤其常見的是,在使用β-內酰胺類似物引起藥熱后,換用其他 β-內酰胺類制劑或其類似物,仍可持續發熱。 ·一般于用藥后7~10天出現,短者僅48~72小時; ·起病常為原發疾病所致發熱掩蓋 ;·熱型無特殊; ·可伴有藥物疹、關節肌肉疼痛等表現; ·病程后期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可輕到中度增多 ;·一般停藥后24~72小時熱退,但退熱時間與藥物代謝和排泄速度有關; 在嚴密觀察下停藥常常是鑒別藥物熱的常用而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對那些長期使用多種抗菌素治療無效的病人。 D,某些特殊罕見的疾病:1、下丘腦綜合癥, 下丘腦是大腦皮質下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的最高中樞,是下丘腦—垂體—睪丸軸的控制中心,因此下丘腦的病變可引起機體內分泌功能紊亂.下丘腦綜合癥可引起體溫調節障礙而發生持續性發熱。2、嗜鉻細胞瘤,可引起陣發性發熱同時伴有陣發性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