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是最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
由于發熱疾病病種繁多,誤診、誤治實難避免,因此掌握發熱疾病的規律,診斷方法,提高診斷水平,開設發熱待查專科門診十分必要,在感染病科臨床醫師遇到的各種診斷不明的疾病中,發熱待查是公認診斷難度最大的一種,1961年,Petersdorf和Beeson引入FUO概念(Fever of Unknown Origin),提出發熱超過3周,最高體溫達38.3℃(101℉)以上,且經住院一周以上仍未明確診斷者為FUO。新近日本Kohno等提出了新的FUO診斷標準:門診和住院患者發熱分別在2周和1周以上,最高體溫超過37.5℃而尚未明確診斷者。
Durack等進一步將FUO分成以下四類
(1)經典的FUO;
(2)醫院內FUO;
(3)中性粒細胞減少性FUO;
(4)艾滋病病毒感染相關性FUO。
目前,國內外報道均以感染為FUO首位病因
在我國感染占70%左右,腫瘤約20%,膠原-血管性病約10%。在年齡方面,40%以下以感染性疾病為主,而大于40歲的FUO則非感染因素明顯增高。在發熱時間方面,一個月內以感染性疾病為主,大于一個月則非感染為主。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有結核病、傷寒與副傷寒、感染性心內膜炎、敗血癥、布氏桿菌病、腹腔內膿腫、膽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其他感染(螺旋體、主克次體、衣原體、病毒、細菌L型、真菌、寄生蟲等)。診斷一經確立,則應立即采取針對病因的特殊療法,對感染性發熱的FUO患者,應用有效、足量的抗菌藥物或其他抗病原體藥物。使患者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是感染科醫師責無旁貸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