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發現有的人被動物咬了之后不會患病,但有的人卻不會,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被瘋了的狗或其他動物咬傷后的發病率與如下的六個因素有關:
1.被咬傷的部位有關。在對1--14歲被咬兒童的流行中,咬傷部位的發病率為:頭部占25.6%、上肢占29.7%、軀干占2.1%、下肢為27.8%,多處咬傷占14.8%。頭部和四肢的發病率最高。
2.與被咬的先后有關。先被咬的比后被咬的發病的機會多,可能與被感染的病毒量多少有關。如某 地一狂犬咬傷12人,其中先被咬傷的3人均發病死亡。
3.與傷口的深淺和傷口的數量有關。傷口深、傷口大和傷口數量多的發病率高。
4.與有無衣著有關。不穿衣服的發病最高;夏季穿單衣與冬季穿棉衣比,單衣的發病率高。這是因為沾有病毒的牙齒和唾液,經過衣服的擦拭后進入傷口減少了的緣固。
5.與傷口是否及時處理有關。傷口及時處理者,比不處理的發病率有明顯降低。
6.與注射疫苗有關。被咬當日及時注射狂犬疫苗,并按全程規定注射者發病率最低。
通過以上內容的講解,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狂犬病的發病因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