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結核是結核桿菌侵犯腸壁引起的慢性特異性感染。臨床上常有腹痛、排使異常、腹部腫塊和全身結核中毒癥狀。
腸結核是怎么引起的
腸結核90%以上由人型結核桿菌引起。飲用未經消毒的牛奶或乳制品,可感染牛型結核桿菌。結核桿菌侵犯腸壁主要是經口感染,也可以由鄰近病灶或血行播散至腸壁。
當機體免疫力下降,腸壁局部抵抗力減弱而人侵的結核桿菌數量多、毒力強時才會發病。腸結核病變多發生于回盲部。
其原因是
結核桿菌容易侵犯淋巴組織。而回盲部淋巴組織最豐富;含有結核桿菌的腸內容物在回育部停留時間較長,增加腸勵膜感染的機會。
本病屬中醫學“病證”范疇
腸結核內因為氣血虛弱,外因是筋蟲傳染所致,宋代以前就提出了“澇證有蟲,患者相繼,誠有是理”之說。
《外臺秘要》中曾記述密煤“腹中有塊”等證,是對本病由肺累及腸腑的描寫。
本病屬于陰寒證,寒濕凝滯日久,可蘊毒潰蝕腸腑.腐肉成膿,甚則穿破成漏,若凝聚成積.則腑氣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