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栓塞,一般指急性動脈栓塞,最常見的表現有5個征象。動脈栓塞,會迅速阻斷栓塞遠端肢體的動脈血供,造成肢體缺血,短時間內引起肌肉、神經、皮膚等不可逆的壞死,隨后大量的壞死組織產生的毒素播散到全身,引起全身酸中毒,急性腎功能衰竭和大腦意識的改變,最終威脅生命。
引起急性周圍動脈栓塞的主要原因是動脈栓子(血栓或其他類型栓子)。心臟是栓子最常見的來源。合并心房纖顫或二尖瓣狹窄時,左心房血流紊亂,流速減慢,容易形成左房血栓。其他可引起血栓的心臟病包括心肌梗死,心室壁瘤和心肌病;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的感染性血栓來自二尖瓣或主動脈瓣贅生物;遠端的血栓栓子也可以起源于近端主動脈或大動脈病變(如動脈瘤、動脈粥樣硬化)。少見情況是靜脈栓子經過未閉的卵圓孔進入動脈而引起栓塞。
另外,來自鈣化瓣膜的鈣質碎片、動脈粥樣硬化的膽固醇結晶、惡性腫瘤的癌栓及其他異物都可以成為栓子,但極為少見。以下情況可在原位形成動脈血栓,約10%的閉塞性動脈硬化的病例可以發生急性動脈栓塞,而閉塞性脈管炎與結節性多動脈炎則罕見。在某些血液異常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或冷沉球蛋白血癥中,盡管血管正常,但血液凝固性增加,也可以發生急性動脈栓塞。動脈的穿透性外傷、置入動脈導管及動脈旁路移植,以及非心血管系統疾病如膿毒血癥、肺炎、腹膜炎、結核病、潰瘍性結腸炎等都可能引起動脈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