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的病因
一、丙肝的傳播途徑
傳播途徑類似乙型肝炎,但由于體液中HCV含量較少,且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較低,其傳播方式較乙型肝炎局限,傳染力也較乙肝病毒為弱。主要通過腸道外途徑傳播。
(1)輸血及血制品傳播
曾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輸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隨著篩查方法的改善,此傳播方式已得到明顯控制,但抗HCV陰性的HCV攜帶供血員尚不能篩除,輸血仍有傳播丙型肝炎的可能,特別是反復輸血、血制品者。
(2)注射、針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傳播
國內報道80%以上靜脈毒癮者為抗HCV陽性。血液透析者及骨髓移植者亦是高危人群。
(3)生活密切接觸傳播
散發的HCV感染者中約40%無明顯的輸血及血制品、注射史,稱為社區獲得性,其中的大部分由生活密切接觸傳播。
(4)性傳播
精液和唾液中存在HCV,性接觸傳播不容忽視。多個性伴侶及同性戀者屬高危人群。
(5)母嬰傳播
母親為HCV感染者的嬰兒,感染HCV的幾率約10%。
二、丙肝的發病機制
HCV進入體內之后,引起病毒血癥。目前研究認為HCV致肝細胞損傷有下列因素的參與,其中免疫應答起著更重要的作用。
(1)HCV直接殺傷作用
HCV在肝細胞內復制干擾細胞內大分子的合成,增加溶酶體膜的通透性而引起細胞病變;另外,HCV表達產物(蛋白)對肝細胞有毒性作用,在體外表達HCV某些蛋白(如包膜蛋白)時,發現它們對宿主菌或細胞有毒性作用。
(2)宿主免疫因素
已證實肝組織內存在HCV特異細胞毒性淋巴細胞(CD8+T細胞),可攻擊HCV感染的肝細胞。另外,CD4+Th細胞被致敏后分泌的細胞因子,在協助清除HCV的同時,也導致了免疫損傷。
(3)自身免疫
HCV感染者常伴有自身免疫改變,如膽管病理損傷與自身免疫性肝炎相似;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可檢出多種自身抗體,如抗核抗體、抗平滑肌抗體、抗單鏈DNA抗體、抗線粒體抗體等,均提示自身免疫機制的參與。
(4)細胞凋亡
正常人肝組織內無Fas分子的表達HCV感染肝細胞內有較大量的Fas表達,同時,HCV可激活CTLFasL五,Fas和FasL是誘導細胞凋滅亡的膜蛋白分子,二者結合導致細胞凋亡。
HCV感染后易慢性化,超過50%的HCV感染者轉為慢性化的可能原因主要有。
(1)HCV的高度變異性。HCV在復制過程中由于所依賴之RNA的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在HCV RNA的復制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同時由于機體免疫壓力使HCV不斷發生變異,甚至在同一個體出現變種毒株,病毒即以此來逃避宿主機體的免疫監視,導致慢性化。
(2)HCV在血液中滴度低,免疫原性弱,機體對其免疫應答水平低下,甚至產生免疫耐受,造成病毒持續感染。
HCV與HCC的關系也很密切。但HCV與HBV不同,它不經過與肝細胞染色體整合的過程。從HCV感染到HCC的發生通常要通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階段。現在認為,慢性炎癥導致肝細胞不斷的破壞和再生是HCC發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