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這種疾病您聽說過嗎?對于鼻中隔偏曲你了解多少呢?鼻中隔偏曲如何治療呢?下面為您介紹的是鼻中隔偏曲的手術方法和術后護理。
鼻中隔偏曲的手術
1、搖門式手術
鼻中隔軟骨尚平直或輕度偏曲,但偏離中線,向一側傾斜,多合并有軟骨段歪鼻畸形及軟骨前下緣脫位。此種情況需行搖門式手術矯正。
切口基本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術,多作于偏斜的對側,并向下延長至鼻底,在脫位的軟骨前下緣做一平行切口,切開粘軟骨膜,向前分離,暴露脫位的前下緣軟骨后,然后分離同側鼻中隔軟骨及骨部。
對側不予分離,在鼻中隔軟骨偏斜的交角處,垂直切除一條軟骨,沿中隔軟骨鼻背緣與犁骨緣作切口,使軟骨與犁骨脫離,術中不能損傷對側粘骨膜,如需矯正偏曲,尚需分離對側粘骨膜。
將可擺動的中隔軟骨推向中線,鼻梁也隨之矯正到中線位置。在兩側大翼軟骨內腳之間進行分離,作成一凹槽,然后將脫位的鼻中隔軟骨前下緣納回槽中,為了防止再脫出,可在小柱處貫穿縫合固定。
2、鼻中隔粘膜下矯正術或成形術
適合于骨部弓形偏曲或合并有嵴、距狀突、鼻中隔軟骨前下緣脫位者,切口須作于鼻中隔的凹面一側,于鼻中隔游離緣之前的鼻前庭皮膚自上而下切開,暴露鼻前棘,剝離切開側的粘軟骨膜和粘骨膜后,在軟骨與骨部交界處切除一窄條軟骨,使鼻中隔軟骨與骨部脫離聯系。
然后將分離器經軟骨后緣伸入,分離凸面側骨部的粘骨膜,而凸面側的粘軟骨膜不予分離,切除骨部的偏曲部分,包括篩骨正中板、犁骨、及上頜骨鼻嵴的偏曲部分,矯正骨部至垂直位。
將凸向對側最顯著部分的凹面側切割成多個軟骨塊,或切成"田"字形或"X'形,各小塊間還可切成寬約1mm的窄軟骨條,然后將其附于對側粘軟骨膜上,已被切碎的鼻中隔軟骨推向中線,以不能彈回為度。
如軟骨脫位,可于鼻底正中位從前鼻棘至犁骨,用刮匙挖一槽,切除軟骨前下多余的部分,將軟骨復位于槽中,也可按照搖門式手術處理。
對于前部嚴重偏曲,無法保留軟骨者,可將整塊軟骨切除,利用后部平整的軟骨植入鼻中隔前部,縫合兩側粘軟骨膜。這種手術既可矯正偏曲的鼻中隔于正中位,又保留其軟骨支架。
附合鼻呼吸的正常解剖生理狀態。如鼻中隔偏曲伴有多種畸形,如歪鼻、駝鼻、鞍鼻等,可將切口向上沿大翼軟骨至外側腳尾部,向下沿鼻底向外延長切口作于鼻前庭皮膚上,前庭皮膚富有彈性纖維,能耐受較
大的牽拉和擴張,便于縫合。亦有采用兩側鼻前庭切口,沿一側鼻前庭的外下向上向內沿鼻前孔緣稍內,切至大翼軟骨內側腳前緣,同法作對側切口,兩內側腳前切口貫通切開,最后在鼻小柱中部水平作"Λ"形切口,該切口與鼻前庭切口相接處加小橫切口,并略向上斜,上翻鼻小柱皮瓣。這種切口的手術視野大,暴露清楚,容易一期完成鼻中隔成形術并矯正其它外鼻畸形。
3、鼻中隔粘膜下切除術
1904年由Killian首先提出這一手術,沿用至今,為矯正鼻中隔偏曲最常做的手術。在鼻中隔左側皮膚與粘膜交界處,作一弧形切口,切透同側粘軟骨膜和底部的上頜骨鼻嵴的
粘骨膜,分離同側的軟骨及骨面,再用粘膜刀自切口處切透鼻中隔軟骨,為防止切透對側粘膜,切口可稍傾斜,切透一處開口,順切口鈍性切開,分離對側粘骨膜,撐開鼻中隔張開器,用中隔轉刀切除鼻中隔軟骨,用骨鑿和咬骨鉗除去偏曲的骨部,切口間斷縫合2~3針。凡士林油紗條填塞鼻腔。為了防止鼻中隔穿孔,在分離尖銳的嵴或距狀突處作者慣用眼科小刮匙貼骨面仔細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