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最易發生的一種乳腺疾病,而在非哺乳期的女性也會發生乳腺炎——漿細胞性乳腺炎。對于漿細胞乳腺炎大家可能并不熟悉,漿細胞性乳腺炎又叫導管擴張癥,主要是由于乳腺導管上皮不規則增生,乳腺導管內有大量含脂質的分泌物堆積,導致乳腺導管擴張,分泌物外溢引起乳腺導管周圍的化學性刺激和免疫反應,從而導致大量漿細胞浸潤,因此稱為漿細胞性乳腺炎。
瘺管型
即慢性復發性乳暈旁膿腫或瘺管,又叫“導管炎”。多見于未婚少女或年輕婦女, 90%伴有乳頭發育畸形,例如乳頭分裂、乳頭內翻或內陷、或乳頭過小或扁平。因為乳頭發育不良,乳頭內翻必然造成導管扭曲變形,內容物排出不暢。乳頭內翻使自然脫落的表皮細胞積聚、潮濕而糜爛,引發輸乳管出口的堵塞,大導管內脂肪類物質積聚、變性,刺激導管壁引發導管周圍的炎性反應。因為類脂性物質是自體產生的,誘發的炎癥屬于變態反應,細胞免疫反應。而不是像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那樣由細菌感染引發的化膿性炎癥。故炎性反應緩慢,初起癥狀輕微,不發燒,疼痛不劇烈。一直到乳暈旁的某一部分出現紅腫或一個小膿包才去就醫。
不幸的是一般非乳腺專業的醫生不認識這個病,以為像體表其他部位的小膿腫一樣切開引流就好了。切開或自行破潰就是瘺管的外口,其實瘺管早已形成,瘺管的內口就在乳頭下的輸乳管或接近輸乳管的大導管,大導管原來的柱狀上皮細胞化生成鱗狀上皮(與輸乳管及乳頭皮膚一樣了),形成炎性壞死病灶。如果不切除內口處的病灶和整個瘺管,外口是不會愈合的,切開引流只能解決膿腫問題,是不能徹底治愈這個病的。
腫塊型
即慢性炎癥包塊,可有多處破潰。多見于中年婦女,多伴有乳頭內翻或分裂,但也有乳頭正常者。發病可能與導管擴張有關。腫塊距乳頭較遠,與皮膚粘連,很像乳癌。腫塊呈慢性炎性改變,質地韌,邊界不清,輕微壓痛,可以突然增大,或有時大,有時小。紅腫破潰,形成多處復雜的瘺管或竇道,破潰口總與乳頭后的病灶相連,所以局部切開清瘡不可能愈合。
這種腫塊型的漿乳在診斷上的最大問題是如何與乳癌相鑒別,曾有誤行乳癌根治術的報道。必要時可穿刺做細胞學檢查。如果確診為漿乳,炎性包塊較大,用中藥治療,使腫塊變小。一般需服藥一個月以上,爭取最佳的手術時機,徹底切除病灶,最大限度的保留乳腺正常組織,保持乳房外形,并做乳頭內翻整形術。
總之,漿細胞性乳腺炎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有的病人表現為長期乳頭溢液,或僅乳頭內陷,或局部腫塊持續不消長達數年。其對女性健康的危害更大,因此女性朋友要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