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醫調理閉經癥狀以中藥調理為主,即根據患者不同的身體情況進行辯證施治,并輔以物理治療,調理女性各臟器功能,療效獨到。此外,還有刮痧治療、艾灸治療、耳針治療以及拔罐治療,方法簡便,臨床應用廣泛,在閉經的治療中都起著較好的作用。
調理閉經的四大中醫療法
1、刮痧治療
刮痧治療是用牛角制成的刮痧板或邊緣光滑的湯勺、銅幣或硬幣在施治部位上順序刮動的治療方法。臨床刮痧方法在閉經治療中也有較好的療效。
刮痧部位
1.背部背俞、脾俞、肝俞、命門、腰陽關;2.腹部上脘、中脘、下脘。關元、歸來。3.下肢部血海、三陰交。
注意事項
1.刮痧時注意室內保暖,避免寒冷和吹風;
2.刮痧除痧后,30分鐘內禁忌洗涼水澡;
3.全身枯瘦者或皮膚失去彈性者、有出血傾向者忌用。
2、艾灸治療
艾灸治療是使用艾絨制成的艾柱、艾卷直接點燃,或加以不同的間隔物,在相應穴位施行熏蒸治療疾病的常用方法,其取材簡單,方法簡便,臨床應用廣泛,在閉經的治療中也起著較好的作用。
(1)取穴
中極、關元、歸來。施術:將鮮生姜切成直徑約2cm、厚約0.2cm的薄片,用針扎數孔,分別置于所選穴位,然后將艾條置于姜上,再點燃艾條頂端,使局部有溫熱舒適感,當局部感覺燒燙時,換另一艾條,每穴灸5-7壯。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2)取穴
膈俞、肝俞、脾俞、腎俞。脾胃虛弱加胃俞、中脘;肝腎不足加命門、陰谷、腰夾脊。施術:將鮮生姜切成直徑月2cm的薄片,用針扎數孔,分別置于所選穴位,然后將艾條放在姜片上,再點燃艾條頂端,使局部有溫熱舒適感,當局部感覺燒燙時,換另一艾條,每穴灸5-7壯。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3)取穴
關元、歸來、足三里、三陰交。潮熱盜汗者加膏肓俞;心悸怔忪者加內關、神門。施術:將生姜切成直徑月2cm、厚約0.2cm的薄片,用針扎數孔,分別置于所選穴位,然后將艾條置于姜上,再點燃艾條頂端,使局部有溫熱舒適感,當局部感覺燒燙時,換另一艾條,每穴灸5-7壯。每日或隔日1 次,10次為1療程。
注意事項
1.實熱證、陰虛發熱,一般不宜施灸。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
2.施灸時注意安全用火,防止燒壞衣服被褥等;
3.臨床施灸前要明確灸治方法及療程。除瘢痕灸外,在灸治過程中應避免艾火燒灼皮膚。
3、耳針治療
使用耳穴療法治療疾病,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中國認為耳為宗脈之所聚,臟腑、經絡、肢節發生病變,都會通過經絡的傳到作用,從耳廓是上的所屬點反應出來,因此可通過壓痛點壓耳穴或耳穴埋針等,也對閉經的治療起到較好的作用。
取穴
子宮、卵巢、皮質下、內分泌、神門、交感等。
施術
先用探棒或火柴棍尋找到穴位壓痛點,用酒精局部消毒,再將王不留行籽或綠豆半粒置于膠布上,然后貼與穴位壓痛點,以拇指、示指按壓穴位共10分鐘。也可將手洗凈,用拇指或示指的指腹相對,按揉所選穴位,每穴各1-2分鐘。每周2-3次,10次為一個療程。
注意事項
1.按壓耳穴應有一定的刺激量才能取效,在不損傷皮膚的前提下用力要適量,兩耳交替輪流按壓。穴區皮膚損害者禁用此法。2.每次貼壓耳穴選取穴位3-5個則可,不宜過多。3.帖壓期間避免耳廓被水浸濕,以防膠布脫落,對膠布過敏者,不宜使用本法。
4、拔罐治療
拔罐治療是以罐為工具,借助熱力使罐吸附在穴位或其他部位的皮膚上而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的一種治療方法。
(1)取穴
關元、歸來、氣海、中極。施術:可針刺后拔罐或用單純拔罐,留罐10-15分鐘。隔日1次,5-10次為1個療程。
(2)取穴
脾俞、胃俞、肝俞、腎俞、命門、腰陽關。施術:采用單純拔罐,以閃罐法分別拔在所選穴位上,留罐10-15分鐘。隔日1次,5-10次為1個療程。
(3)取穴
血海、三陰交。施術:采用單純拔罐,以閃火法分別拔在所選穴位上,留罐10-15分鐘;或針刺后拔罐。隔日1次,5-10次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
1.皮膚過敏者、全身枯瘦者或皮膚失去彈性者、劇烈抽搐、煩躁不安者忌用;
2.重度貧血、有出血傾向者、妊娠婦女的下腹部與腰骶部及婦女月經期禁用。
溫馨提示
女性朋友平時多做一些自己喜歡的運動,如:散步、瑜伽、臺階運動、慢跑等。一旦出現閉經的情況,女性朋友要注意及時的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或治療,了解具體的致病因素,及早的來進行干擾,以保證治療的效果。
【參考文獻:《古今名醫臨證實錄叢書:婦科雜病》《中醫婦科臨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