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皮膚和粘膜出血后顏色改變的總稱。臨床表現為出血點、紫癜和瘀斑,一般不高出皮面,僅于過敏性紫癜時可稍隆起,開始為紫紅色,壓不退色,以后逐漸變淺,至兩周左右變黃而消退。
紫癜的臨床表現
(一)熱感血溢
1主癥
起病急,病程短,有時伴有發熱癥狀,皮膚出現青紫斑點或斑塊,以下肢多見,并有咽干口渴、溲黃、煩躁、夜寐不安,有時初起伴有惡寒發熱、頭痛、骨節酸痛,舌紅,苔黃,脈浮數或弦數。
2證候分析
邪熱內盛,迫血妄行,血溢脈外,滲出于肌膚之間而成肌衄。內熱郁蒸則發熱;熱盛津液耗損則咽干口渴;熱擾神明則煩躁、心神不安;熱移膀胱肌則溲黃;風熱之邪侵襲衛表,正邪相爭,營衛不和則惡寒發熱,頭痛,骨節酸痛;舌、脈均屬熱象。
(二)腎精虧耗
1主癥
皮膚紫斑,時發時止,伴腰酸膝軟,耳鳴,手足心熱,潮熱盜汗,月經過多,夜寐多夢,舌紅少苔,脈沉細數。
2證候分
久病勞倦,耗傷腎精,虛火內熾,灼傷脈絡,迫血妄行,故皮膚紫斑,時發時止;腰為腎之府,腎開竅于耳,腎虛失養則腰酸膝軟、耳鳴;腎主胞宮,腎陰不足,虛人傷及脈絡,則絡破血溢而月經過多;虛火上擾心神,神不守舍則夜寐多夢;余證及舌、脈為腎陰虧虛之征。
(三)氣血虧虛
1主癥
皮膚散在紫斑,反復發作,色淡,伴`氣短乏力,納差,面色蒼白,頭暈,心悸;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2證候分析
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虛則血液失于統攝,血不循經而出于肌腠之間,故見皮膚紫斑,色淡;反復出血,氣隨血去,導致氣血虧虛,臟腑經絡及四肢百骸失養,故有乏力、氣短;心血不足,心失所養則心悸;清空失養則頭暈;血虛不能上榮則舌淡面白,脈絡不充則脈細弱。
(四)瘀血內阻
1主癥
皮膚紫斑,色呈暗紅色,頭暈眼花,心悸,動則尤甚;或伴低熱,手足心熱,形瘦,兩目干澀;而質淡,有瘀斑瘀點,脈細澀;或舌質紅,有瘀斑或瘀點,脈弦細數。
2證候分析
反復出血,瘀血留著,妨礙新血生長;或陰液虧損,血脈不充,以致血液運行不暢而引起瘀血。頭暈眼花、心悸、動則尤甚則氣血虧虛之征;低熱,手足心熱,形瘦,兩目干澀為肝腎陰虛之征;舌淡,脈細澀,舌有瘀斑瘀點力氣血虧虛兼血瘀;舌紅,有瘀斑瘀點,脈弦細數為肝腎陰虛之征。
紫癜的分類
(1)單純性紫癜
一般無全身癥狀,兩下肢可出現散在針頭大小鮮紅色瘀點,壓之不退色。七天以后顏色逐漸變淡而消退。但又有新的瘀點產生。
(2)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可分為急性型及慢性型兩種。急性型較少見,可發生于兒童,發病前常有感染史。發病特點是突然發病,發熱,出現廣泛性的皮膚出血,可有大片瘀斑、血腫,并出現粘膜及泌尿生殖系統出血,血小板明顯減少,可低于5,000/mm3 。慢性型較常見,以青年女性較多,起病緩慢,為持續性或反復發作出血。不僅發生于皮膚,粘膜或內臟亦可出現嚴重出血。
(3)風濕性紫癜
兩下肢出現略微隆起的大米粒大小瘀斑,也可出現瘀點,風團或水腫性紅斑。同時可有關節腫脹疼痛,也可有發熱、四肢無力等全身癥狀。
(4)腹部型紫癜
皮膚表現同于風濕性紫癜,但可出現腹痛、嘔吐、腹瀉、里急后重、大便出血等癥狀,嚴重者可并發腸套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