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息肉是多為無癥狀靜止期的痔瘡類型,女性的發病率普遍要高于男性,通常在排便時可見,臨床以便血,大便形狀異常以及腸道刺激癥狀較為多見。大多數患者不能在疾病早期重視并治療該病,這對身體危害是很大的。那么,肛門息肉都有哪些明顯癥狀呢?
肛門息肉都有哪些明顯癥狀?
1、腹痛。比較少見的肛門息肉癥狀,有時較大息肉可以引起腸套疊,以至造成腸梗阻(腸梗阻【譯】:任何原因引起的腸內容物通過障礙統稱腸梗阻。它是常見的外科急腹癥之一。)而出現腹痛。
2、便血。無痛性便血是肛門息肉的主要臨床表現。息肉的便血出血量較少,如果由于排糞時擠壓而使息肉脫落,和息肉體積大位置較低,可發生較多量的便血。便血特點為帶血,而不發生滴血。
3、大便習慣改變。包括大便時間、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特別是便秘與腹瀉反復交替出現,更要引起警惕。
4、大便形狀異常。正常的糞便應該呈圓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結腸腔內,壓迫糞便,則排出時往往會變細,或呈扁形,有時還附著有血痕。
5、腸道刺激癥狀。當腸蠕動牽拉息肉時,可出現腸道刺激癥狀,如腹部不適、腹痛、腹瀉、膿血便、里急后重等。
6、脫垂。息肉較大或數量較多時,由于重力關系牽拉腸粘膜,使其逐漸與肌層分離而向下脫垂。病人排便動作牽拉及腸蠕動刺激,可使蒂基周圍的粘膜層松弛,可并發直腸脫垂。
溫馨提示:當你發現自己有血便或是排便習慣改變時,就應該提高警覺,盡快就醫檢查,以免造成遺憾。一般來說,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無論男女應該每年到醫院肛腸科去做“糞便潛血”檢查,并3一5年安排1次直腸鏡檢查,以便對自己的腸道健康做到心中有數。
【參考文獻:《肛腸疾病》《現代肛腸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