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十人九痔”說的就是這個。主要是大多數人不注意生活細節才導致了痔瘡的發生,特別是老年人和兒童痔瘡,怎么樣鑒別出來呢?文章中為你一一講述老年人和兒童痔瘡的癥狀。
痔是人體直腸末端粘膜下和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過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塊,臨床上將其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種類型。痔瘡發病初期僅表現為大便帶血、血色鮮紅,出血可伴隨排便的全過程。量少者,僅大便帶有血絲或手紙染血;量多者,可見滴血或某一點位置噴射狀出血,便后出血自行停止為該癥的主要特點,痔一般不會發生癌變。
直腸癌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惡性腫瘤,因癌腫部位多發于直腸中下段,發病初期亦表現為大便少量帶血。然而有些人由于受“痔”的蒙惑,發現便血時就誤以為痔瘡在作怪,從而忽略了直腸癌的早期發現,延誤了治療良機。據調查,直腸癌在確診前按痔瘡和腸炎治療的病例竟高達70%。直腸癌便血多為暗紅色或果醬色,同時伴有大便習慣的改變,如腹瀉、大便次數增多、里急后重、粘液便及大便排不盡等感覺。肛門指檢簡便、無痛苦,約有70%的直腸癌患者均可通過此法而確診。
直腸息肉系指直腸粘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多發于兒童。便后出血是直腸息肉的主要癥狀,故易與痔相混淆。但該癥一般出血量不多,常染在糞便之外,排便時可有肛門處脫出一鮮紅色圓櫻桃狀息肉,觸之易出血,便后息肉可自行復回,故可以此與痔鑒別。近年學者們認為,極早切除息肉可降低癌的發生。
老年人和兒童也是痔瘡的發病人群,如何鑒別,上文已經講解,這些癥狀還能引起嚴重后果,大家就要重視起來,及早就醫,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