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和體征
動脈導管未閉的癥狀
取決于導管的粗細、分流量的大小、肺血管阻力的高低、患者年齡以及合并的心內畸形。足月患嬰雖導管粗大,需出生后6—8周,待肺血管阻力下降后才出現癥狀。早產嬰兒由于肺小動脈平滑肌較少,血管阻力較早下降,故于第一周即可有癥狀,往往出現氣促、心動過速和急性呼吸困難等。于哺乳時更為明顯,且易患感冒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此后小兒期得到代償,很少有自覺癥狀,只是發育欠佳,身材瘦小。有些兒童僅在勞累后易感到疲乏、心悸。未閉導管中等大小患者一般都無癥狀,直至20多歲劇烈活動后才出現氣急、心悸等心功能失代償癥狀。肺動脈高壓雖然可在2歲以下出現,但明顯的肺動脈高壓征候大都在年齡較大才表現出頭暈、氣促、咯血。活動后發紺(多以下半身發紺明顯)。若并發亞急性心內膜炎,則有發熱、食欲不振、出汗等全身癥狀。心內膜炎在兒童期很少發生,而以青年期多見。
動脈導管未閉分流量大的患者,左側胸廓略隆起,心尖搏動增強。一般可在胸骨左緣第2、3肋間捫及局限性震顫,同時可聽到響亮的連續性機器樣Ⅲ~ Ⅳ級以上心雜音,主要向左胸外側、左鎖骨下窩或左頸傳導。其舒張期成分的響度隨著肺動脈壓的升高而遞減,嚴重肺動脈高壓時僅留有收縮期雜音,伴隨震顫而見減弱,甚至消失。此外分流量大者,在心尖區尚可聽到功能性二尖瓣狹窄產生的柔和舒張期Ⅱ級心雜音。肺動脈高壓者肺動脈瓣區第二心音亢進,但常被機器樣雜音所掩蓋而聽不到。肺動脈高壓而使肺動脈擴張引起關閉不全者尚可在胸骨左緣上方聽到肺動脈瓣反流的嘆息樣心雜音(Graham S.reell Murmur)。
血壓可以正常,但分流量大的,收縮壓往往升高,而舒張壓則下降,甚至降至零點,因而出現周圍血管體征,如脈壓增大、脈搏宏大、頸動脈搏動增強、水沖脈、指甲床或皮膚內有毛細血管搏動現象;并可聽到槍擊音。這些血管體征均隨肺動脈壓的上升而減輕,以至消失。
(二)放射線檢查
按動脈導管的粗細和分流量的大小,后前位胸片可示心臟陰影正常或輕至中度擴大,左心緣向下、向左外側延長,主動脈結突出可呈漏斗狀或逗號形,肺動脈圓錐平直或隆起;肺門血管增深,肺動脈干輕至重度增寬。肺野紋理增粗。
(三)心電圖檢查
分流量不大者可以正常或電軸左偏,分流量大者則左心室高電壓或左心室肥厚。肺動脈明顯高壓者則示左、右心室肥大。
(四)超聲心動圖檢查
二維超聲心動圖可以直接顯示溝通主、肺動脈的未閉動脈導管,并能測量出其內徑。多普勒超聲可示從主動脈至肺動脈的湍流頻譜。按分流束面積測量出分流量大小和肺動脈壓的高低。
(五)心導管檢查
肺動脈血含氧量如高于右心室0.5ml以上,提示肺動脈有自左向右分流,血含氧量差異越大,分流量越大,并可計算出分流量。肺動脈壓可以正常,或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如心導管通過導管進入降主動脈至橫膈水平,更能明確診斷。
(六)升主動脈造影檢查
左側位連續攝片示升主動脈和主動脈弓部增寬,降主動脈削狹,峽部內緣突出,造影劑經此處分流入肺動脈內,并顯示出導管的外形、內徑和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