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睛有上、下眼皮,像兩扇大門一樣能開能閉,保護著眼球,醫學上稱之為眼瞼,眼瞼里面是一層光滑柔軟的膜叫結膜,結膜是沙眼的發源地。沙眼病變早期可發生在上、下瞼結膜面的內、外角處和眼瞼及眼球的交界部分即穹窿部,嚴重的可波及全部瞼結膜,表現為充血,血管模糊,有粗糙的乳頭及大小不等的混濁的濾泡。沙眼的潛伏期約為5~12日。通常侵犯雙眼。多發生于兒童少年時期。
1、癥狀
多為急性發病,病人有異物感、畏光、流淚,很多粘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數周后急性癥狀消退,進入慢性期,此時可無任何不適或僅覺眼易疲勞。如于此時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于流行地區,常有重復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動性血管翳時,刺激癥狀變為顯著,視力減退。晚期常因后遺癥,如瞼內翻、倒睫、角膜潰瘍及眼球干燥等,癥狀更為明顯,并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
2、體征
急性沙眼呈現急性濾泡結膜炎癥狀,瞼紅腫,結膜高度充血,因乳頭增生瞼結膜粗糙不平,上下穹隆部結膜滿面濾泡,合并有彌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結腫大。數周后急性炎癥消退,轉為慢性期。
慢性沙眼
可因反復感染,病程遷延數年至十多年。充血程度雖減輕,但與皮下組織有彌漫性細胞浸潤,結膜顯污穢肥厚,同時有乳頭增生及濾泡形成,濾泡大小不等,可顯膠樣,病變以上穹隆及瞼板上緣結膜顯著。同樣病變亦見于下瞼結膜及下穹隆結膜,嚴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皺壁。角膜血管翳:它是由角膜緣外正常的毛細血管網,越過角膜緣進入透明角膜,影響視力,并逐漸向瞳孔區發展,伴有細胞浸潤及發展為淺的小潰瘍,痊愈后可形成角膜小面。細胞浸潤嚴重時可形成肥厚的肉樣血管翳(pannus crassus)。
沙眼濾泡
在慢性病程中,結膜的病變逐漸為結締組織所取代,形成瘢痕。最早出現在上瞼結膜的瞼板下溝處,呈水平白色條紋,以后逐漸呈網狀,待活動性病變完全消退,病變結膜全部成為白色平滑的瘢痕。
沙眼瘢痕
沙眼的病程和預后,因感染輕重與是否反復感染有所不同。輕者或無反復感染者,數月可愈,結膜遺留薄瘢或無明顯瘢痕。反復感染的重癥病人,病程可纏綿數年至十多年,慢性病種中,可由其他細菌感染和重復感染時則常呈急性發作。最后廣泛結瘢不再具有傳染性,但有嚴重的并發癥和后遺癥,常使視力減退,甚至失明。
平時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要與同屋人混用毛巾洗臉,自己的毛巾也要定期清洗,并置于陽光下晾曬消毒。外出住宿旅店要自帶洗漱用具,在理發店洗頭時也盡量不要用那里提供的毛巾擦眼,以免接觸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