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是近年來的高發疾病,對于我們的健康損害很大,腰椎病的典型癥狀是腰痛及腿部放射性疼痛。但由于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椎管管徑、病理特點、機體狀態及個體敏感性等不同,臨床表現也有一定差異。下面我們一起看看腰椎病的早期常見癥狀表現。
腰椎病早期癥狀都是怎樣的?
1、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也是腰椎病的癥狀表現,疼痛經常表現為放射性,放射性疼痛經常從患者的大腿前方一直到足內前方,對于患者來說此類疼痛經常是刀割樣的灼痛,如果急性發病會使患者疼痛難忍不能安睡,壓迫的程度與疼痛的時間有一定的關系。
2、腰痛
腰痛(腰痛【譯】:是指腰部一側或兩側或正中等處發生疼痛之癥,既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又可作為獨立的疾病。)是腰椎病的主要癥狀表現,也是腰椎間盤突出的首發癥狀,患者的疼痛癥狀較為廣泛,經常出現腰骶痛或腰脊痛,但是一般會發生在坐骨神經痛之前。如果患者突然發病,癥狀會較為嚴重,如果發病緩慢癥狀會較輕。
3、下腰部馬尾神經癥狀
腰椎病發生后還會使患者出現下腰部馬尾神經癥狀,腰5、骶1的中央型椎間盤突出會使患者的馬尾神經受到壓迫,造成馬尾神經壓迫性的損傷,最終導致患者出現會陰部的麻木、肛門區脹痛以及排尿困難等癥狀,還會導致男性患者出現陽痿。
4、間歇性跛行
患者的神經根受到壓迫后在行走時會出現下肢疼痛無力癥狀,但是在下蹲后癥狀可以減輕。
5、下肢放射痛
80%患者出現此癥,常在腰痛減輕或消失后出現。表現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側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達足底部。重者可為由腰至足部的電擊樣劇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輕者可行走,呈跛行狀態;重者需臥床休息,喜歡屈腰、屈髖、屈膝位。
6、下肢麻木、冷感及間歇性跛行
下肢麻木多與疼痛伴發,少數患者可表現為單純麻木,有少數患者自覺下肢發冷、發涼。主要是因為椎管內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所至。間歇性跛行的產生機理及臨床表現與腰椎管狹窄相似,主要是由于髓核突出的情況下可出現繼發性腰椎管狹窄癥的病理和生理學癥狀。
溫馨提示:平時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勢,長期睡眠姿勢不良也可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生,一般而言,睡姿應使頭頸保持自然仰伸位最為理想,最好平臥于木板床,使膝、髖略屈曲。如此體位可使全身肌肉、韌帶及關節囊都獲得大限度的放松與休息。因此,這是屬于腰椎間盤突出的護理措施之一。患者在癥狀明顯好轉后,腰椎間盤突出護理可逐步進行背肌鍛煉,并在腰圍保護下,下地做輕微活動。
【參考文獻:《挑戰腰椎病》、《頸腰椎病特效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