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對于我們的健康損害很大,很多患者因為治療不及時而引發很多嚴重的并發癥出現,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有些患者是因為對于腰椎病不熟悉,下面我們一起看看腰椎病的癥狀表現介紹。
1、腰部疼痛
很多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幾個月的疼痛癥狀,或有反復腰痛發作史。一般休息后癥狀減輕,咳嗽、噴嚏或大便時用力,都可能會使疼痛的癥狀加劇。
2、腰部活動障礙
腰部活動在各方面均受影響,特別是會出現腰部活動受限。
3、患肢溫度下降
不少患者患肢感覺發涼,客觀檢查,患肢溫度較健側降低;有的足背動脈搏動亦較弱,這是由于交感神經受刺激所致。須與栓塞性動脈炎相鑒別。
4、脊柱側彎
多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柱側彎。側凸的方向可以表明突出物的位置和神經根的關系。
5、主觀麻木感
病程較長者,常有主觀麻木(麻木【譯】:是指身體某部分感覺發麻或喪失感覺。)感。多局限于小腿后足背、外側、足跟或足掌。
6、下肢皮膚感覺麻木
下肢皮膚感覺異常,發生于壓迫較重的腰椎病患者,反映了神經傳導與觸覺神經纖維的功能障礙。
7、間歇性跛行是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神經根受到壓迫后
出現的一種常見反應,表現為下肢疼痛無力,下蹲后癥狀減輕。這說明行走時神經根在壓迫狀態下受到牽拉,下蹲后由于體位的變化神經根呈放松狀態,壓迫中的神經運動牽拉得到靜止,疼痛癥狀相應減輕。
8、下肢放射痛
80%患者出現此癥,常在腰痛減輕或消失后出現。表現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側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達足底部。重者可為由腰至足部的電擊樣劇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輕者可行走,呈跛行狀態;重者需臥床休息,喜歡屈腰、屈髖、屈膝位。
9、下肢麻木、冷感及間歇性跛行
下肢麻木多與疼痛伴發,少數患者可表現為單純麻木,有少數患者自覺下肢發冷、發涼。主要是因為椎管內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所至。間歇性跛行的產生機理及臨床表現與腰椎管狹窄相似,主要是由于髓核突出的情況下可出現繼發性腰椎管狹窄癥的病理和生理學癥狀。
10、馬尾神經癥狀
主要見于中央型髓核脫出癥,臨床上較少見。可出現會陰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礙。女性可出現尿失禁,男性可出現陽萎。嚴重者可出 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全性癱瘓。
溫馨提示:生活中的飲食要注意清淡營養豐富,多食清熱利濕之品如赤小豆、綠豆、蓮子、薏苡仁粥,忌辛溫燥熱及煎炸之品。如果是風寒阻絡型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宜進溫經通絡食物,如當歸、生姜、羊肉湯、狗肉湯等,中藥宜空腹溫熱服。住房要保持安靜舒適,室溫適宜,陽光充足,空氣新鮮流通。另外,患者應該適當注意保暖,天氣變化則及時增減衣被,避免受涼。
【參考文獻:《頸腰椎病特效療法》、《挑戰腰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