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是人體最關鍵的一個部分,在最近幾年中出現心臟病的患者是越來越多了,由于他們對心臟病的癥狀的不了解,導致沒有及時發現病情的存在。在確診為心臟病前人們常常會出現一些心臟病的征兆,這些心臟病的征兆的出現就意味著人們很可能就是患上了心臟病,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治療。所以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這些征兆,不要忽視心臟病的癥狀反應。
1、心悸
心悸是心臟病開始時常見的癥狀,為一種心跳不適的感覺,多見于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也可見于高動力性循環。
2、呼吸困難
左心功能不全所致肺瘀血,往往誘發呼吸困難。初起常為勞力性呼吸困難,休息后好轉。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迫坐呼吸,不能平臥,且常伴有咳嗽、甚至咯血。嚴重者可發生肺水腫。
3、胸痛
由心絞痛引起者多位于胸骨后,呈壓迫性緊縮感或悶痛,并向左上肢或頸部等處放射,多因體力活動、情緒激動或飽餐所誘發,每次持續1-5分鐘,很少超過15分鐘。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胸痛持續時間較長,約半小時到數小時,發作可與活動無關。其它如急性心包炎,肺栓塞亦可引起胸痛,結合發病情況、體征及其他檢查可以鑒別。
4、咯血
二尖瓣狹窄、肺梗塞或左心衰竭肺瘀血病人常有咯血,左至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臟病,當肺循環血流量過多和(或)肺動脈高壓時,亦可咯血。
5、暈闕
高度的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停搏、陣發性室速、室撲、室顫等嚴重心律失常所致暫時腦缺血,臨床表現短暫的意識喪失及抽搐,亦稱阿一斯(Adams--Stokes)綜合征。
6、咳嗽
持續咳嗽或呼吸困難可能是心臟衰竭癥狀、肺積水的結果。在某些情況下,心衰患者咳血痰。
7、疲勞
特別是婦女,不尋常的疲勞可以在心臟病發作期間以及之后的數天或數周發生。一直感覺疲倦可能是心衰癥狀。 當然,你也可以因為其他原因感到疲倦或疲勞。你怎么能分辨與心臟病有關的疲勞和其他類型的疲勞?“如果你覺得不舒服,所有的風都敲打你的船帆外面,不要試圖從網上或從書中找到答案”戈德堡說,“浪費時間是危險的。”
8、惡心或食欲不振
當心臟病發作時感到自己的胃部不適或想吐并不尋常。心衰相關的腹部腫脹能影響胃口。
9、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
很多心臟病發作時,疼痛始于胸口并蔓延到肩膀,手臂,肘部,背部,頸部,下巴,或腹部。但有時沒有胸痛,僅僅是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這種痛苦可能出現又消失。男子因心臟病發作常常感到左臂疼痛。女性心臟病更可能兩臂均存在,或肩胛骨之間的疼痛。
10、快速或不規則的脈搏
醫生說,偶爾心跳過速不必擔心。但是,快速或不規則的脈搏,特別是伴有虛弱,頭暈,呼吸急促,可以是心臟病發作,心衰,或心律失常的證據。如果不進行治療,一些心律失常可能導致中風,心衰或猝死。
11、氣短
休息時或有最小消耗時憋氣,可能有像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之類的肺疾病。但是,呼吸困難也可能暗示心臟病發作或心衰。“有時,人們患心臟病時沒有胸部壓力或胸痛,但感到非常氣短,”戈德堡說。“就像他們幾乎沒有移動卻像剛剛跑完一場馬拉松。”在一次心臟病發作,呼吸急促往往伴隨胸部不適,但也可能早于胸部不適或者沒有胸部不適。
12、出汗
出一身冷汗,是心臟病發作的常見癥狀。“你可能只是坐在椅子上時,突然你出汗多得像你剛外出勞動過。”弗賴德說。
13、腫脹
心衰可導致液體積聚在體內。這可能會導致腫脹(通常在腳,腳踝,腿,或腹部)以及突然的體重增加,有時食欲不振。
14、虛弱
在心臟病發作前及發作期間,有些人經歷嚴重的,原因不明的虛弱。“一位女士告訴我,她覺得不能用手指夾住一張紙,”麥斯威尼說。
溫馨提示:心臟病患者要盡量保持平和的心態。要保持良好的情緒,不要過度疲勞。保持淡泊寧靜、樂觀自信的情緒,避免過于激動和感情上的大喜大悲,盡量少參加帶有刺激性的活動,如炒股、打麻將等。切記避免劇烈的體力活動,因為高強度運動導致心率明顯增快,血壓大幅度升高,極易發生心肌梗死、腦溢血等嚴重的心腦血管病。
【參考文獻:《心臟科床邊問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