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heart disease)是心臟疾病的總稱,包括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種心臟病。然而了解心臟病的癥狀對于早發現和早治療有很關鍵的作用。心臟病是危害人民群眾的常見病,不僅死亡率高,而且發病率也有增長趨勢。
1、心悸:是心臟病開始時常見的癥狀為一種心跳不適的感覺,多見于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也可見于高動力性循環。
2、呼吸困難:左心功能不全所致肺瘀血,往往誘發呼吸困難。初起常為勞力性呼吸困難,休息后好轉。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迫坐呼吸,不能平臥,且常伴有咳嗽、甚至咯血。嚴重者可發生肺水腫。
3、胸痛:由心絞痛引起者多位于胸骨后,呈壓迫性緊縮感或悶痛,并向左上肢或頸部等處放射,多因體力活動、情緒激動或飽餐所誘發,每次持續1-5分鐘,很少超過15分鐘。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胸痛持續時間較長,約半小時到數小時,發作可與活動無關。其它如急性心包炎,肺栓塞亦可引起胸痛,結合發病情況、體征及其他檢查可以鑒別。
4、水腫:是右心功能不全的常見表現,心源性水腫的發生部位與體位有密切關系,例如右心衰竭早期水腫先見于下肢,常在白天活動后傍晚下肢水腫明顯,休息一夜后消失。
5、咯血:二尖瓣狹窄、肺梗塞或左心衰竭肺瘀血病人常有咯血,左至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臟病,當肺循環血流量過多和(或)肺動脈高壓時,亦可咯血。
6、暈闕:高度的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停搏、陣發性室速、室撲、室顫等嚴重心律失常所致暫時腦缺血,臨床表現短暫的意識喪失及抽搐,亦稱阿一斯(Adams--Stokes)綜合征。
7、皮膚: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皮膚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這與機體組織長期缺氧,腎上腺皮質功能下降有關,也是常見的心臟病的早期癥狀。皮膚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說明心臟缺氧,血液中的還原血蛋白增多。
8、臉色:如果臉色灰白而發紫、表情淡漠,這同樣屬于心臟病的早期癥狀。如果臉色呈暗紅色,這是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的特征。如果呈蒼白色,則有可能是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征象。
9、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這表明心臟脂肪累積太多。如果鼻子尖發腫,表明心臟脂肪可能也在腫大或心臟病變正在擴大。此外,紅鼻子也常預示心臟有病。這是常見的心臟病的早期癥狀。
溫馨提示:如果有發現心臟病的早期癥狀,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如果發現病情,當及時治療,不能因為感覺自己沒有得心臟病而放棄檢查,導致病情的加重,最終使治療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