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癥狀之一,它可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因素(如吃入過多的空氣)所造成,也可能是某些兇險疾病(如腦膜炎、腸閉鎖)的征兆,因此在沒有完全明確診斷以前必需給予足夠的重視。
嘔吐的發生時間與嘔吐物的性質對診斷疾病有很大的幫助。如果吃奶后即吐,嘔吐物中無奶塊則病變多見于食道;食后半小時內嘔吐,嘔吐物中有奶塊但無膽汁,多見于胃或幽門部疾病;吃奶后數小時再吐,嘔吐物含膽汁則多見于小腸疾病;嘔吐物含鮮血,要注意是否因母親乳頭破裂或小兒口腔粘膜損傷所致,少數是出血性疾病所引起。若嘔吐與吃奶無關,則多見于腸胃道外的疾病,如腦膜炎、各種中毒或急性傳染病。
一旦發生嘔吐應立即把患兒的頭轉向一側,以避免將嘔吐物吸入肺部,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并及時把臟衣服換掉,以免嘔吐物刺激皮膚。因反復嘔吐易發生脫水及電解質紊亂,長期嘔吐可影響營養素的吸收。因此,凡是持續的劇烈嘔吐或嘔吐物含有膽汁(常是外科性嘔吐),均應及時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腸子不通所致的嘔吐有什么特點
新生兒時期的腸狹窄與腸閉鎖引起的腸子不通是嚴重的疾病。 治療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而早期發現的關鍵在認識這種病的表現。
患以上疾病的新生兒,腸道在胎兒發育過程中由于某些因素而停止蠕動,引起腸腔不通暢。狹窄多發生在十二指腸,而閉鎖多發生在回腸。
腸狹窄是腸腔有一段狹窄。嚴重時通道只有一根針尖大小的小孔,而腸閉鎖是上下腸子完全不通,所以都表現為腸子阻塞的癥狀。嬰兒在出生后或出生后一天就開始出現嘔吐,而且是越吐越劇烈。可以吐出唾液、奶塊、黃綠色膽汁、腸液,甚至是大便樣的東西。小兒的全身情況惡化,沒有胎糞排出,或僅有很少胎糞,或有青灰色的粘液樣物排出。如腸子的畸形位置高,腹部可以不脹,反之可出現腹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