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穩定型心絞痛發生時疼痛部位主要位于胸骨后或左胸前區,有手掌大小范圍,甚至橫貫全胸,界限不很清楚。疼痛有時可表現為上腹部疼痛,有時會放射至下頜部,有時到腰腿部。另外,心絞痛發作時疼痛甚至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內側達無名指和小指或整個左上肢疼痛。
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癥狀
不穩定型心絞痛胸部不適的性質與典型的勞力型心絞痛相似,通常程度更強些,經常被描述為疼痛,可持續長達30min,偶爾將患者從睡眠中痛醒。
患者的癥狀如出現下述特點,均提示發生了不穩定型心絞痛:誘發心絞痛的體力活動閾值突然的和持久的降低;心絞痛發生頻率、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增加;出現靜息型或夜間型心絞痛;胸痛放射至附近的或新的部位;發作時伴有新的相關特征如出汗、惡心、嘔吐、心悸或呼吸困難。常用的靜息方法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的治療方法原來能控制慢性穩定型心絞痛,而對于不穩定型心絞痛通常只能起暫時或不完全性的緩解作用。
有關不穩定型心絞痛各個類型的發作特點詳見后述。臨床上,還應注意兩種有特殊背景的心絞痛發作:
1、冠脈搭橋術后不穩定型心絞痛:此類心絞痛已占發達國家不穩定型心絞痛的20%左右,這類病人的長期預后并不樂觀,可能與靜脈橋的通暢程度有關。
2、冠脈介入術后復發的心絞痛:多見于介入術后半年內,發生率20%左右,其機制是術后再狹窄。這類病人盡管臨床表現與普通心絞痛相似,但病理生理機制和預后不同。這類病人由于主要是血管平滑肌增生而不是血栓形成引起的,故心肌梗死的發生率低,再次行介入術的并發癥也不常見。但當不穩定型心絞痛發生于介入術后6個月以上時,則應考慮可能又出現了新的活動性病變。
不穩定型心絞痛的并發癥
不穩定心絞痛患者發生心源性死亡和非致死性缺血事件的危險性增加。另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不穩定型心絞痛易引起心律失常,原因是冠狀動脈痙攣,血管突然閉塞。心肌缺血及血流再灌注后形成復極不一致的折返和心肌電不穩定,由于冠狀動脈急性閉塞血流中斷,引起嚴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心肌壞死。
臨床表現呈突發性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電圖動態衍變及血清酶的增高,可發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癥,??晌<吧s半數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