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代謝病發病年齡、臨床表現有明顯的個體差異,與地理環境、飲食結構、基因突變在不同組織的表達不同等有關。患兒肝內銅的儲存在嬰兒期即已開始,大都在學齡期發病,但亦有早3或晚至成人期發病的,整個病程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首先是從出生后開始的無癥狀期,除輕度尿銅增高外一切正常,甚少被發現。以后隨著肝細胞中銅儲存量的增加,逐漸出現肝臟損害。繼而銅開始在腦、眼、腎和骨骼沉積,發生肝外組織損害。
(一)肝臟損害
肝臟是最常見的受累器官,多表現為慢性肝炎、肝硬化,反復出現疲乏、食欲差,嘔吐、黃疸、浮腫或腹水等。有少數表現為急性肝炎,甚至迅速發展至急性肝功能衰竭。輕者僅見肝脾大而無臨床癥狀。約15%的患兒在出現肝病癥狀前后同時發生溶血性貧血,一般是一過性的,但亦可發生嚴重溶血合并爆發性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溶血原因是由于大量銅由肝臟釋放入血循環。直接損傷紅細胞膜所致,此時患兒童常無K—F環出現,因此對凡是非球形紅細胞明顯增高,血清銅藍蛋白低下。
(二)神經精神損害
神經系統損害僅次于肝損害,其癥狀出現亦多晚于肝損害。早期主要是構語困難(納吃)、動作笨拙或震顫、不自主運動、表情呆板、肌張力改變等,到晚期精神癥狀更為明顯,常有行為異常和智能障礙,顱腦CT和MRI可顯示基底節目低密度灶,嚴重時可累及丘腦、腦干和小腦 。
(三)腎臟損害
大都繼發于肝損害,少數可作為首發癥狀,主要表現為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如蛋白尿、糖尿、氨基酸尿和腎小管酸中毒表現,少數患兒可有Fanconi綜合征癥狀。少數患者可并發甲狀旁腺功能減低,葡萄糖不耐受、胰酶分泌不足、體液或細胞免疫功能低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