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病全身皮膚缺乏黑色素而呈乳白或粉紅色,柔嫩發干。毛發變為淡白或淡黃。由于缺乏黑色素的保護,患者皮膚對光線高度敏感,日曬后易發生曬斑和各種光感性皮炎而皮膚曬后不變黑。也常發生光照性唇炎、毛細血管擴張,有的發生日光性角化,并可發生基底細胞癌或鱗狀細胞癌。眼部由于色素缺乏,虹膜為粉紅或淡藍色,常有畏光、流淚、眼球震顫及散光等癥狀。大多數白化病患者體力及智力發育較差。
一、白化病的三大類別
(1)眼白化病(ocular albinism,OA)
病人僅眼色素減少或缺乏,具有不同程度的視力低下,畏光等癥狀,國外群體發病率約為1/60,000。
(2)眼皮膚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OCA)
除眼色素缺乏和視力低下、畏光等癥狀外,病人皮膚和毛發均有明顯色素缺乏,國外報道發病率為1/20,000~1/10,000;眼皮膚白化病又可以根據致病基因的不同分為四型(OCA1~OCA4),在我國,OCA1和OCA2較為常見。
(3)白化病相關綜合征
病人除具有一定程度的眼皮膚白化病表現外,還有其他特定異常,如同時具有免疫功能低下的Chediak-Higashi綜合征和具有出血素質的Hermansky-Pudlak 綜合征,這類疾病較為罕見。
二、白化病的臨床分型
(1)泛發型白化病(又稱皮膚白化病)
全身皮膚呈白色或粉紅色,毛發為白色或淡黃色,虹膜透明,脈絡膜也失去色素,瞳孔發紅,畏光,皮膚對光高度敏感,曬后易發生皮炎,本病常屬染色體隱性遺傳。
(2)部分白化病
出生時額上方即有一撮白發,其下皮膚也呈白色,此外鼻、額、胸、腹部也有不規則排列的大小、多少不等的色素脫失斑,一般終身不消退。部分患者日曬后可產生少量色素,有人認為本病與黑色素細胞功能障礙有關。
(3)眼白化病
患者皮膚色素正常,僅眼呈白化病表現,虹膜色素缺乏。
白化病是一種較常見的皮膚及其附屬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由于先天性缺乏酪氨酸酶,或酪氨酸酶功能減退,黑色素合成發生障礙所導致的遺傳性白斑病。通常是全身皮膚、毛發、眼睛缺乏黑色素,因此表現為眼睛視網膜五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現淡粉色,怕光,看東西時總是瞇著眼睛。
溫馨提示:由于白化病皮膚缺乏黑色素保護,日曬后易發生日光性唇炎、皮炎,并可能發生基底細胞癌和上皮細胞癌,應注意保護皮膚,局部搽防曬劑,盡量避免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