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通常知道,如果輸血時血型不合,兩種血型就會在體內“戰斗”而造成嚴重后果,所以在輸血前必須做血型鑒定。同樣,如果母親與孩子的血型不合,母親體內的抗體通過胎盤進入寶寶的身體,從而使“戰場”轉移到寶寶的身體里,引起新生兒溶血病。一項統計顯示,在所有分娩中大概有20%-30%的幾率會出現母嬰血型不合,即這些母親分娩出的孩子都有可能患上新生兒溶血病。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只有不到一成的父母會到醫院做產前血型血清學檢查,來使孩子遠離溶血病。
【臨床表現】
新生兒溶血病的臨床表現取決于抗原性的強弱、個體的免疫反應、胎兒的代償能力和產前的干預措施等因素。
Rh溶血病臨床表現較為嚴重,進展快,一般不發生在第一胎。
ABO溶血病臨床表現多數較輕,可發生在第一胎。
1.胎兒水腫
主要發生在Rh溶血病。
原因:胎兒期有大量紅細胞破壞。與嚴重貧血所致的心力衰竭、肝功能障礙所致的低蛋白血癥和繼發于組織缺氧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等因素有關。
癥狀:全身水腫、蒼白,皮膚瘀斑,有胸腔積液、腹水,心音低、心率快、呼吸困難、肝脾腫大。胎盤明顯水腫,嚴重者可發生死胎。
2.膽紅素腦病(bilirubin cerebritis)
早產兒膽紅素超過12~15mg/dl,足月兒膽紅素超過18mg/dl時須注意。
【癥狀】
初期神萎,吸吮反射和擁抱反射減弱,肌張力低下,歷時半天到1天。
嚴重時出現發熱、兩眼凝視、肌張力增高、抽搐、角弓反張等,可因呼吸衰竭或肺出血死亡。
3.黃疸
一般在生后24h內出現黃疸,并很快發展,血清膽紅素以未結合膽紅素為主。
少數在病程恢復期結合膽紅素明顯升高,出現膽汁黏稠綜合征。
4.貧血
以Rh溶血病較為明顯。
血型抗體持續存在可導致溶血繼續發生。
晚期貧血:在生后3~5周發生明顯貧血(Hb<80g/L)。多見于未換血者和已接受換血的早產兒。
5.肝、脾腫大
原因:嚴重貧血,需髓外造血。
總之, 當溶血比較嚴重時,孩子會出現貧血,甚至“核黃疸”即膽紅素腦病,這是由于紅細胞破壞后產生的一種名為膽紅素的物質進入了大腦后,引起手足殘疾、視力障礙、耳聾、牙齒發育不良、智力低下、癲癇等后遺癥,這是最嚴重的后果。由于溶血時除了黃疸外,還會出現貧血、肝脾腫大,如不及時處理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發育。